史铭:书为载体 诗为心声 交相并举
来源:民生网
2018-11-13 14:19:12

 

 

史铭,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诗人,祖籍安徽泗县,1955年生于滁州,游学于京、津,驰骋艺海于江、浙,师承家学,幼年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启蒙于当地文人姜希尚(姜国贤)老先生,得益于黄学江老师指导,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2006--07年)。受教于王镛、李胜洪、沈鹏、刘正成、曾翔、沃兴华、石开、徐正廉、何应辉、张景岳、王澄、从文俊、徐海、余明诠、陈国斌、洪厚甜、张羽翔、张以国等当代艺术名家。

史铭几十年来以楷书为基,刻苦临帖,深入传统,从虞世南入手,后学欧、颜、柳、赵,兼顾“二王”笔意,吸取诸家优长,精修入境,后从楷书过度到行草书,在行草书中觅寻归处,深研古法,笔耕不辍,日积月累,功力深厚,行草书面貌凸显,风格独特,以行草书交游于当代画坛,名声鹊起,观众耳熟能详。

史铭为人忠厚,本分老实,淡于名利,勤于耕读,书既是人,人即是书,书品即人品、人品即书品的互为表里关系在史铭身上得到充分认证,史铭的行草书面貌与他的人品非常一致,观他的行草书,现代书法的创新意识融进法度严谨的古体碑帖,任性直率而严守法度。

其流畅的用笔中仿佛有着某种浪漫的理想气息,然而,他的章法布局又在法度之中积极探寻一种拘泥于心、拘泥于古的笔意,游丝般的缠绕,强调字与字,笔划与笔划间的疏密对比,空间与笔墨的协调,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内紧外松、相避揖让、纵敛开合,书法艺术技巧在史铭的笔下均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如闲庭信步般的娴熟,如春雨拂面的惬意,均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真率的豪迈。不管是他笔下的行草书《沁园春雪》等巨幅创作,还是尺牍小品,他的书法中无不体现了极强的个性,字体稳健,单个字显内敛紧收,行行灵动得体,纵观之,笔墨流畅,运笔自然,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字体、墨法、章法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视觉感,给观者一种气势飞动,翩翩之姿,线条缠绵的视觉享受,他笔下无起无止,古藤盘绕,笔断意联,顾盼生辉的书法面貌让观者过目难忘。

在诗文方面,史铭善学妙用,研学颇深,其知识覆盖面之广让笔者侧目,他曾在年轻时就妙笔生辉创作不断,他的诗词曾被当代名家在出席重要汇演时朗诵,一时成为佳话。“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创作理念,使他在诗与书的交融中,互为借鉴,汲取营养,以书为载体,以诗为心声,交相辉映,互生奇妙,诗书并举,无不渗透着他自己品格高雅和崇尚韵致的气息,诗的词句中流溢着对书法等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深思,书的线条中徜徉着对诗的浪漫和典雅,在当代书坛被高度赞誉。

(文/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