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秋收冬藏,全国粮食又迎丰收年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8-12-10 15:28:44

麻辣财经

这些天,全国不少地方都下了雪。就在“大雪”这一天,上海、杭州居然大雪纷飞,令很多南方人喜出望外,在朋友圈晒雪景根本停不下来。

天寒地冻,冬天来了。农民兄弟忙碌了一年,最关心的就是年景和收成。“秋收冬藏、颗粒归仓”,今年的收成咋样,颗粒归仓了吗?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粮食已归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麻辣哥长年跑农业报道,从全国秋粮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已经全面收获,加上丰收到手的夏粮,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又将突破1.2万亿斤。

在全国粮食实现十几年连续增长之后,我国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2万斤以上。自2013年以来,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今年有望延续这一突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高位稳定。

取得这样的成绩,素有“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省功不可没。截至2017年,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连续7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也就是说,全国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有1/10的粮食产自黑龙江!这个贡献就相当大的,“中华大粮仓”名副其实。

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安全基础牢靠,中国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全球饥饿人口连续三年上升,“饿肚子”仍是个大问题

粮食连年丰收,令我们习以为常,也很少去想“饿肚子”的问题。但从全球来看,国际粮食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球饥饿人口在多年下降后又出现了增长,令人担忧。

联合国《2018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数在过去三年持续上升,已重回十年前的水平。2017年底,全球营养不良人口达到了8.21亿,全球大约1/9的人口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真的是来之不易,非常令人瞩目。在中国上点岁数的人,小时候都尝过饿肚子的滋味,真的是很不好受。现在的年轻人离真正的饥饿很远,基本上是在减肥时才有“饿肚子”的体会。

今年我国夏粮出现小幅减产,也曾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有人恶意解读为“粮食在中国的第十五个丰收年,将要迎来各种大幅减产”,并号召大家屯粮。现在看来,这种言论就是无事生非、制造紧张空气,我国粮食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粮食安全根基很稳。

实际上,今年夏粮单产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天气的影响。小麦秋冬播、拔节孕穗期、灌浆收获期间,一些地方遭遇了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不足的情况,影响了作物生长导致减产。

天公不作美,不仅影响了夏粮产量,也影响了小麦质量和收购。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9月30日,冀鲁豫苏鄂皖六个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317万吨,同比减少了2133万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河南、安徽等部分产区小麦质量因灾下降,达不到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导致政策性收购量大幅减少。

这些小麦达不到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但并不影响食用,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渠道来销售。为做好超标小麦收购处置工作,前段时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单位联合下发通知做出紧急部署,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出台了方案、安排资金,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帮助受灾地区超标小麦做好收购处置工作,缓解农民余粮变现之急。  

这么一解释就明白了,虽然今年夏粮单产和政策性收购都有所减少,但市场粮食价格稳定、供应充足,政府还在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卖粮难,那些传言完全不靠谱!咱还是踏踏实实地过好小日子,一日三餐“吃嘛嘛香”。

建立牢固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保证,咬住粮食安全不放松

民以食为天,食为政之首。粮食丰收了,不是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理由,更不是让粮食生产放一放、搁一搁的借口。粮食生产永远在路上,粮食安全永远在路上。

粮食连年丰收,并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将达到1.4万亿斤,粮食供给的压力较大。

随着规模化农业的推进,农地流转的比例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业综合补贴,是依据承包土地面积直接补贴给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这些农户将土地流转后,就会出现“拿补贴的不种粮,种粮的拿不到补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补贴政策的边际效应受到抑制。

同时,农业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耕地装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高产田面积达到5.6亿亩,虽然已经取得历史性的进步与成就,但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总体上保持稳定,但与农业的强投入相比,粮食生产的回报率还是不高,农民仅靠种粮而不依赖副业或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依然有难度。这些年,我国粮食价格改革和粮食收储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为主、补贴为辅的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完善,但玉米、小麦、稻米等谷物的市场价格常常只是覆盖了生产上的投入,难以让粮农在价值回报上有更多获得感。

粮食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政策链、产业链、收储链,供给链、加工链、贸易链,哪一条链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有差池,有过失,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都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威胁。

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粮食生产上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我们仍须重视粮食单产的研究,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粮食质量。麻辣财经从农村农业部了解到,今年我国秋冬种将努力实现“一稳、一扩、三提升”的目标。“一稳”,即保持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适当调减地下水超采区、条锈病菌源区、赤霉病重发区小麦面积,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5亿亩。

“粮食丰产丰收,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也为加快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政策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孙晓明认为,我们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居安思危,咬住粮食安全不放松,重农抓粮不放松。要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坚持粮食生产与流通的统一,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化有机统一,建立牢固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保证,牢牢把握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高云才)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