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从竞赛夺冠到“技能强国”,中国还要跨几道坎?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9-11-05 10:27:00

ae96e52ad3238aee80163900bd2bd5e9

日前,第9届青年技能营在江西开幕,技能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今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选手共获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

世界技能大赛也被称作“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着技能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标准。“中国代表团能够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三项第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人社部部长张纪南表示。 

然而,一边是中国代表团问鼎喀山世界技能大赛,一边是企业抱怨“技工荒”,技工短缺现象,已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技工数量与市场需求相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普通技工岗位与技工求职人数是1.5:1,高技能人才需求与求职人数之比达到2:1。

也就是说,市场需要的技工多,而应聘的技工人数少,普通技工的缺口是1/3,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是1/2。

那么,从竞赛夺冠到“技能强国”,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国技术工人队伍总体处于什么的水平?能否支撑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呢?麻辣姐带您一起听听行业大咖的观点。

技能人才从“样产”到“量产”,仍需进一步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问鼎喀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参赛队员水平普遍提升。经过4次世赛的洗礼,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加入世赛队伍,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推进,世赛选手选拔的基础不断夯实。再加上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培训选拔竞赛机制,参赛队员水平得到保证。

二是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体系。人社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表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实现参赛项目全覆盖的国家,我们在所有的竞赛项目均具备人才基础。放眼国际赛场,虽然瑞士、韩国等国家在一些比赛项目上实力强劲、优势突出,但也难以做到项目全覆盖。

这就说明,问鼎喀山虽然反映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水平的提高,但更加证明了我们具备培养顶尖技能人才的能力。但从“样产”到“量产”的转化,我们仍需进一步突破。

如何实现高技能人才“量产”?首先,是把竞赛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经验融入日常技能培训中。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从世赛学习到的新标准编写成培训教材,从源头提高技能培训的水平。” 园艺项目技术指导黄山学院教授赵昌恒表示。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包英华认为,通过参加比赛,消化、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再反哺、改善国内技能培训的方式方法,对提高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意义重大。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国家集训基地,将尽快引进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并落实到学生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中。

同时,很多获得奖牌的选手也表示,他们今后将转型为老师,在传授相应的技能的同时,以亲历者的身份传授技能大赛的经验,以手艺人的方式传递大国工匠精神。

其次,是鼓励更多普通劳动者参加培训,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并向高技能劳动者转化。

细数中国代表团63名参赛选手,有42名为学生选手。海选阶段,选拔对象也主要是自本科、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以及技工院校的学生。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高技能人才更多来自院校,属于技能人才市场的“增量”。

而要提高技能人才“存量”市场的水平,在岗培训颇为关键。今年以来,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人社部提出实施“315”工程,即用3年时间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资金结余,补贴培训5000万人次。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谢辛介绍,具体到地方,重庆出台了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11个专项培训计划,并有相应的培训目录、补贴标准、申报流程、管理监督等配套政策。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技能培训必不可少

那么,依照目前的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成长情况,我国技术工人队伍能否支撑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目前,数字化转型正在给就业带来一场显著、深远、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创造出大量新岗位,如围绕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培训、融资、自动化解决方案等,围绕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店设计装饰、网络模特、购物保险、网店客服等;目前,我国的人才供给尚未能完全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会替代现有就业岗位。麦肯锡估计到2030年,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全球约有8亿人、中国约1.18亿人将会被机器替代。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介绍,未来,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两端极化”现象:对高技能、高收入的岗位需求不断增加;对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务性岗位需求也在增加,如保卫员、保洁员、快递员等;但是,对于技工、蓝领、会计等中等技能、中等收入的岗位,在计算机替代下就业人数趋于下降。

因此,要支撑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技能培训也必不可少。

高校毕业生也同样面临产业变革、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9年春招旺季,物联网相关的嵌入式工程师人才需求同比增幅超过46%,人才紧缺程度远高于其他技术职位,5G相关人才需求也大幅增长。

“相较于企业对技术变革的感知,中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的到来,这种滞后性会更明显,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昉表示。

“今年,世界技能大赛首次将云计算项目纳入比赛范围,这就说明作为全球技能发展的风向标,世界技能大赛正在不断拓展技能的外延、内涵。”张建新说,技能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铆焊、车、钳,移动机器人、化学实验室处理、水处理、网络安全等项目都被包涵其中。

可喜的是,我国的技能培训正在迎头赶上。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有“春潮行动”,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针对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有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对高中毕业生,有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线上培训、学徒制学习、到院校“回炉再造”,总有适合劳动者的一款。

“发展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本整体水平的有效方式。”蔡昉介绍,2011年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恰好适应要求劳动者有9.1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以及要求9.6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更多岗位将转为技术密集型。根据测算,第二产业技术密集型岗位要求劳动者有10.4年的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岗位要求为13.3年。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尚不足以支撑他们转向这些新岗位。因此,要大力推广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劳动生产率。”蔡昉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心萍 郭馨泽)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