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工笔”画卷——“网眼看镇江 发现新亮点”走进丹徒区
来源:民生网
2019-11-08 16:57:21

“现在农村生活和城里其实没什么区别,儿子平时住城里,每个星期都会回老家住两天……”家住镇江市丹徒区高资街道水台村的村民刘阿根聊起家乡变化侃侃而谈。

村庄美了 百姓富了

深秋时节,稻香果甜,层林尽染,风景如画,一栋栋乡村洋楼掩映在金色的稻田中……水台村村书记介绍:“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人口2300余人,过去村里很少能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因为穷,都出去打工了,现在90后的年轻人,都回来创业了,政府把村里环境搞好了,又给予了创业政策支持,早年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陆续回乡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

近年来,水台村环境全面提升,建设污水管网,设置分类垃圾亭,推进农村改厕等工作,实施全长4.2公里的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开展河塘、水库整治清淤,修建护坡石栏,改造环湖慢行道等项目,村庄整体面貌、村民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呈现出“村在绿中、绿在村中、宁静祥和”的美丽景象。

丹徒区水台村村貌

在丹徒区上党镇墅香茶场,茶香扑鼻,来这里品茶买茶的客人络绎不绝“这是我们刚出品的红茶更适合秋冬时节喝暖胃”茶场老板忙着介绍茶叶品种。

丹徒区政府依托资源、因村制宜,引导全区88个村级组织大胆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高效精致农业蓬勃发展,生产过程有了高标准,高品质的农产品不断推出,使农业生产走向品牌化、高端化、精致化。

丹徒区副区长陈静介绍,2019年,丹徒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教育、环境、交通、就业……这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是丹徒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主打戏”。“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已完成10公里农村道路;就业保持平稳,水管网建设共实施137个村庄,目前已进场施工133个村,进场率为97%;其中有89个村已进入调试阶段并已实现网上监控;垃圾分类管理已完成城区范围内3200个分类式果壳箱的配置工作。

记者在丹徒区上党镇墅香茶场采访

 新时代文明实践花 盛开在寻常百姓家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生命的动力,是生命力旺盛的源泉...”在丹徒区宝堰镇的一户农民家中,十几位老党员正围坐在“百姓名嘴”唐刚身边,听他用宝堰话宣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年过七旬的一位老党员,饱含深情,眼含热泪地结合新中国成立70年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变化,用一个个鲜明生动的生活实例,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现场的老党员们听得入耳、入神,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2019年4月2日,丹徒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搭建了区、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基地(点)”四级服务阵地,由各级党政“一把手”任中心主任、所长、站长,统筹做好组织运行工作。中心建设坚持高点定位,依托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打造集观摩、参与、体验、科教于一体的区中心展示馆和指挥中心,建设“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实现“菜单式”供需对接。在实践活动方面,中心充分发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作用,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健康促进、爱心帮扶、乡风文明”七支专业志愿队伍力量,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在丹徒城乡大地处处绽放。

座谈交流会

“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活动,是由镇江市委网信办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与镇江市各辖市区网信办联合主办,是镇江市开展的“e起‘镇’能量、网络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环球网、中国网等全国20多家主流新闻网站记者、编辑,主要商业门户网站相关负责人、知名网络自媒体平台负责人、网络大咖等参加了此次网络主题活动。

(张建霞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