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带来硬变化——“网眼看镇江 发现新亮点”走进镇江新区
来源:民生网
2019-11-12 10:57:52

如果说,时光是魔术师,真正发力的那只手,是开放。镇江向东看,发展看新区。作为镇江市改革开放主阵地,镇江新区持续改善开发区软环境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生态打造、文化引领,推动产业更加聚焦、效能更加提升、百姓更加幸福,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全国22位、全省第5位。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表示:“开发区的初心是开放、使命是发展,只有打造开放的软环境才能带来发展的硬变化。”

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

激发制度活力  提升企业便利感

“从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孩子学校,从学校到城市商业区,都在10分钟的交通半径圈内,生活很便捷,扎根镇江新区很舒心!”跟随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从南京总部举家迁往镇江的部门主管周健直言很有获得感。

“近期,瀚瑞资产帮助我们解决了员工餐厅用房的迫切需求。此外,人才公寓不仅3年租金不涨,还贴心为住户新增电瓶车棚及充电站、洗衣房等公共设施,物业和安保服务24小时在线,企业引才留才太省心了。”金斯瑞行政经理包峰介绍。江苏瀚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新区的国有企业,借助国企改革积极整合在手资源,通盘考虑驻区企业发展需求,为人才落户提供了一揽子精细化配套服务。

产业和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为了强化市场思维,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镇江新区先后组织领导干部和区内骨干企业负责人到华为、阿里巴巴学习,取经国内顶尖企业的管理制度。绩效、流程、文化三大管理改革随后出台,对干部启动“361”考核,倡导“狼性活性”文化,30%绩效显著和10%实绩平庸的分别受到奖惩。在流程改革上以简约为核心,能减则减,对项目招引推进、国有企业监管、应急处理等6大类35个流程进行了优化。

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镇江新区率先在全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出包括“2332”阳光审批等一揽子改革举措,重点审批报建环节压缩50%以上,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申领施工许可各阶段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8%,为全省开发区实现“一层全链管审批”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双“管”齐下的改革路径提供了样本。在2017年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镇江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一。

今年8月份开工的勃肯特镇江工厂项目,是新区效能提升的一个缩影。采访中,企业董事长王岳超不住点赞,“从领取营业执照到社保登记的企业开办流程,全程仅花5个小时,新区服务效能超出了想象!”

记者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采访

打造健康生态  提升群众获得感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生命健康产业链如何打造”……当前,新区干部队伍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培训进行“充电”,成为一种新风尚。

今年4月,镇江新区成立圌山干部管理学院,统一组织开展多元化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两化三力”(专业化、年轻化,创新力、协同力、执行力)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产业强区战略提供坚强支撑。截至10月中旬,全区已开展理论、招商、财税、商务英语等各类培训440多场,累计受训10800人次。

面对经济全球化、实体经济爬坡过坎的挑战,镇江新区着力打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绿色生态圈。通过系统性干部培训和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培育良性政治生态,推动“开明开放担当奋进”的新时期开发区精神成为新区干群的内生动力。

在社会生态的打造上,镇江新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全省首家整体化推进集成改革的县市区,2017年以来,新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维稳等10个部门的23个社会治理业务平台,形成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4大类86000多个部件的实时大数据,并以派单模式推动问题事项精准高效解决。

镇江新区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丽娜介绍:“通过‘网络+网格’和‘热线+巡查’,今年1-10月,集成管理中心累计收集企业和群众反映各类问题5.9万余件,解决5.4万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鼓励新区集成改革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

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镇江新区把绿色生态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打造,主动淘汰9个生态环保不达标、产出效益和资源消耗不匹配的项目,推动企业和园区转型升级,创成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促成空气优良天数增多、环保投诉量下降的良好局面。

在农村,连续三年持续发力“一把笤帚扫到底”、“7+2”民生实事、“宜地清尘”等民生行动,从群众关注的环境、公交、广场、医疗等方面入手,改善村容村貌,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和安乐。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注重文化引领  提升区域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镇江新区是全国最早叫“宜”的地方,拥有3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如何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17年起,镇江新区开启了“宜”文化推广工程。

结合发展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在干部层面倡导“聚焦为要,效率为先,规矩为基,诚信为本”,从粗放管理向内涵式依法行政、精准管理转变。三年来,镇江新区发展定位始终不动摇,瞄准低碳清洁、创新创业、活力高效、健康乐享“四个新区”建设,强化顶层设计,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讲四必”,对重大事项、重要指标等明确完成时限、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责任考核。

有情有意有温度,“宜”文化的实施激发了干部的荣誉感,也提高了企业和人才对新区的认同感,近600名高层次人才陆续加盟新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32名。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张新的产业名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央空调系统供应商台佳机电、南京大学(镇江)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等优质项目先后落户。今年1-8月份,全区产业投资增幅、规上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幅、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幅均排名镇江市第一。

在“宜”文化推广过程中,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获益者。新区注重营造向善向好的社会氛围,发挥“宜地好人”、镇江第一座“家风家训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典型和载体作用,传承好家风,传递正能量。每年都会组织近千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实现了村社区周周有活动,在翩翩的广场舞中,在翰墨飘香的书画中,百姓憧憬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开发区的初心使命是开放和发展,在当前宏观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发展引擎”作用,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此,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镇江新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从文化建设中汲取能量,从制度改革中激发动能,从生态打造中获取核心竞争力,坚定迈步高质量产业强区之路,满足开发区干群对绿色生态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11月6日,由镇江市委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等发起的 “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走进辖市区”媒体采风活动走进镇江新区,人民日报社、中国网、新华网、环球网、澎湃网、新浪、搜狐等国内17家网络媒体的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感受新区软环境建设带来的硬变化,触摸这座正在崛起的宜创宜业宜居生态新城的温度。

(陶伟 陈瑜 龚江婷 张建霞)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