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湖北省红安县觅儿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在开展大型义务献血、义诊和宪法宣传活动,吸引了来自全镇400余群众参与。这是该县推行“13856”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基层入民心的又一举措。
“我们建立镇、村(社区)两级志愿服务队伍,用好‘长江云’志愿服务平台,2020年累计调度全镇超2000名志愿者和7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红安县觅儿寺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王开伟说。
近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列为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县、乡、村三级书记领衔主抓,按照“13856模式”,统筹推进机构搭建、队伍组建、活动开展、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工作,文明实践工作进展有力有序,在红土地上洒下了一抹抹马甲红,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一个总体目标”指导全局
2020年12月28日,红安县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这是红安县今年第二次就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再部署再督办。
红安县委宣传常务副部长张治传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为我们工作的总体目标。我们做的怎么样,今天拉出来,比一比,晒一晒,相互取长补短”。
自2019年7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红安县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明创建评比和党建工作、党政领导班子综合实绩的考核内容,将文明实践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治”同步推进,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示范”的建设原则和步聚,实施“一强多优全覆盖”计划,全面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县403个村实践站实现了全覆盖,每个村至少成立5支以上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12月31日,2020年的最后一天,觅儿寺镇李家畈村的王大妈来到村文明实践站的爱心超市,用自己的爱心积分兑换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质。王大妈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张家有喜事、李家有难事,到处都有王大妈忙碌的身影,大家都说王大妈是阵阵离不了的穆桂英。“我不来的,李书记打了好几个电话非要我来,我又没做什么,多不好意思”,王大妈似乎有点难为情,似乎又有点骄傲,逢人便说。
城关镇北门岗社区、觅儿寺镇李家畈村等20个文明实践站试点推行“积分超市”、“时间银行”,实行爱心换爱心、爱心换服务、爱心换奖励活动。一年下来,有的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了100多小时,爱心积分达到了1000多分。
“三单服务”聚焦群众需求
红安县畅通电话征询、网络征集、上门走访等渠道,一方面从上至下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征集,另一方面从下至上开展百姓意愿的收集,汇总梳理成县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实践站的项目清单,运用“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制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公开发布活动、招募志愿者,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每个县直特色志愿服务队有2个以上有实效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每个实践所至少有4个以上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
“八大平台”打造群众身边“温心”家园
结合部门职能打造理论宣讲“直通车”、教育服务“新课堂”、文体服务“轻骑兵”、科技服务“大蓬车”、法律服务“基层行”、健康服务“零距离”、文明礼仪“连心桥”、便民服务“智慧网”等8大实践平台,打造群众身边“温心”家园。
红安县在城区加强对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提档升级,设立了10个文明实践点。所有窗口单位设置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
红安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暨“十有”巩固提升项目,整合资金3600万元,建成宣传示范片区97个,充分激活盘活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移风易俗点、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社工之家等公共资源,有的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明实践阵地,有的与党建阵地融合发展,有的与文化站合署办公,有的利用文体广场设置了文明实践广场。
“五种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
从11月16日开始,红安县组建党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以及理论宣讲队、职工宣讲队、妇女宣讲队、民营企业宣讲队、网络宣讲队、文艺宣讲队、扶贫宣讲队“两团七队”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切实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推动红安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截止12月31日,全县已经进行了50多场次的各类宣讲。
红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应军介绍,理论宣讲是红安县“讲评帮乐庆”五种文明实践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讲”,除此之外,还以“评”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各类评选活动,命名了1万户“十星级文明户”,先后推选了29个道德模范,建成4个“全国文明村(镇)”和一大批省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以“帮”的形式,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四大爱心行动;以“乐”的形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行政村文体设施“七个一”项目。广泛开展“书香红安·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组系列活动,建成30个农村示范书屋,每年投入110多万元为每个村的农家书屋采购新书。2020年开展送电影下乡4819场,送戏下乡300余场,送图书下乡5600余册。同时,每年坚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读书会、歌友会、文艺演出、皮影戏展、书画展、美术展、非遗展、送春联下乡等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依托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协会、卫生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打造了52个移风易俗示范点。
“六大主题活动”让志愿服务满城红
红安县发动党员干部、乡贤名人、专业人才注册成为志愿者,全县成立了1支总队、2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500多支志愿服务支队、分队,已注册志愿者超过了9万人,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镇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域全覆盖,以“四化”助推“学习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践行主流价值、组织文体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文明乡风”等六大主题活动常态长效。
党建引领制度化。每名在职党员干部年志愿服务总时长至少达30小时以上,每年到居住地报到的在职党员干部至少参加5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善举项目化。“春蕾行动”“暖冬牵手”“邻里守望”三项大型活动累计捐助资金达300万余元,受助特困家庭1000余户,受助学生近20000人。“铁血红安益路前行”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红安惠芳扶贫助学会每年资助20多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青力扶贫”惠及千家万户,出租车司机十年“爱心送考”服务考生4万多人。
便民服务专业化。2020年2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培训活动8场、扶贫技能培训4次,培训1800多人次。成立了春化志愿服务队、红安爱心志愿活动小组、红安县善缘之家、红安县义工联、黄冈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红安分队、红安县政协爱心互助协会公益组织,分类分层次开展志愿服务。
应急行动全民化。“同舟共济抗疫情”志愿服务全县共有23894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6971次,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先进志愿组织和个人。
重点活动工程化。重点抓好乡风文明工程、政策宣讲工程、结对共建工程。印发了《红安县群众性活动规范文明行为指导意见》《红安市民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在公交站台设立《市民公约》站牌,落实文明礼仪规范的硬约束。开展“志智双扶”各类宣讲6052场次,县、乡、村“三会一讲”活动全覆盖。开展省市级文明“结对共建”文明村、文明社区行动,每年为村、社区办5件文明倡导实事,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
特色活动品牌化。红安实施两大品牌创建工作,一是唱响“传奇红安”文化品牌。大力推进“两团七队”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抗疫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红安精神等内容宣传宣讲到千家万户,厚植爱党爱国爱家情怀。二是擦亮“铜锣联防”治安品牌。按照“领导全参与、城乡全覆盖、巡逻全保障、社情全掌握、群众得平安”的原则,村村成立了铜锣联防志愿服务队。
“文明始终在路上。下一步红安县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化志愿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和谐幸福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让人人共享文明实践成果。”红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映辉满怀信心地说。
(毛红平 林剑 何春玲 毛人杰)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