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风正一帆悬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分校创名校”纪实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民生网
2021-11-01 18:50:58

2009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简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正式成立。2010年5月,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接管朝阳区芍药居小学,更名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2011年9月,小学部开始招生第一届小学生,秉承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名校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十年来,小学部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刚接管时仅有221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109个班、4456名学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背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北京市奖项85项、朝阳区奖项117项,荣获“全国足球教育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朝阳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特色校”“朝阳区科技教育特色校”“朝阳区教育教学优秀校”“朝阳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优秀集体”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主管校长李梅

十年来,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领导下的这支小学部卓越管理团队,始终有着全局的视觉、深刻的洞察和长远的教育眼光,他们总能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育实践,全面落实人大附中和当代教育家刘彭芝校长的办学理念,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创建“共生”文化,构建“三层五向、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格、阳光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努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身体、心理、精神的底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教师卓越发展搭建平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兴教之源。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自接管芍药居小学之日起,就积极开启做“好老师发现者”的角色,强化“好老师造就者”的自觉和意识,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引领教师发展,为教师的卓越发展搭建平台。

第一步,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教育情怀。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站位。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学期始末谈话,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第二步,统一思想认识,在教师中形成“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教育共识。第三步,从技术和能力层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确立了“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人才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力。学校成立了学科工作坊,研究真问题,由教学指导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建设中心牵头,根据教师的需求统筹安排,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分主题培训,分享个人教学经验和成果,实现了一大批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每学期,学校各教研组依据自己的课题,开展专题系列活动。学校鼓励教研组长自主确定主题,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安排各教研组之间开展展示与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推进,为不同梯队的教师搭建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教研组长的成长,提升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内生力的激发,不断自我完善外,还需要专家的引领和团队的互助。学校聘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指导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量身打造了多种类校本培训。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结成学习、合作、研究的共同体,相互分享、借鉴、反思、提升,促进了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师集体教研活动

在这里,经常看到新教师热火朝天地讨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看到骨干教师耐心指导新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看到不同教师之间不受限制地相互听课、磨课、切磋教学,还可以看到工作群里班主任字斟句酌地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一种集体教研、深爱学生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小学部的市区级骨干人数由建校初期的2人,发展到目前的53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5人。教师们的快速成长带来了学生们的精彩绽放,近200人次的学生被评为市区级三好生、市区级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打造“共生文化”精神家园

有句谚语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会走得更远。为了走的更远,十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场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积极建设一种“共生文化”氛围。

所谓“共生文化”,指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构建师生共同生活的文化磁场,打造师生共享生命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在其中健康成长,让教师找到成就感,让管理者找到荣誉感。这种“共生”既有生活层面的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维护,也有学习层面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更有精神层面的共同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部的“共生文化”建设包含四个维度,即通过团队培训和教研、名师工作室、备课组等形式,打造“鹰一样的人,雁一样的团队”,建设教师之间的“共生文化”;借助思维工具,开展“变教为学”的实践研究,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建设师生的“共生文化”;通过家庭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建设教师与家长的“共生文化”;充分利用首都教育资源,促进教科研和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建设学校与总校及其他单位的“共生文化”。

在生活层面,学校关注教师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教师之间则互相帮助,营造家的氛围。在学习层面,举办优秀教师分享会、新教师随机听课、骨干教师带徒弟、青年教师磨课等各种学校交流活动。在精神层面,传承和发扬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落实刘彭芝“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创办一流教育。

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认为,小学部的教师群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家园般的温馨氛围,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充满爱与尊重气息的环境,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搭建起家校协作的桥梁,在总校与分校之间形成了一种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的传承关系。

构建“三层五向、五育并举”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教育品质的集中体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育人的视角出发,逐渐构建起有递进、有连续、成系列的“三层五向、多育并举”课程体系,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首先,传承名校基因,课程定位准确。人大附中的核心教育理念是“爱与尊重”,自然成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的办学理念,这是名校文化的传承。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拷问,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小学部的课程目标根据人大附中的培养目标,更加突出学段特点,即“培养具有良好习惯、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爱国情怀、科学思维、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学生”,在传承中又有创新。

其次,逻辑关系清楚,课程架构合理。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逻辑清楚的顶层设计。小学部构建“三层五向、多育并举”课程体系,将学校的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其中基础类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奠基课程,拓展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但所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自由选择部分课程,而实践类课程则沟通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途径上,以培养学生的六种品质、四项技能、四种习惯为核心,实现三级课程整体推进。

第三,关键要素齐全,课程落地扎实。小学部的课程体系完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均有详细的文本材料,便于教师操作执行,便于学校督导评估。学校构建了“课程——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系统,研发了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课程种类丰富,师生获得感强。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获得,已成为课改的主导价值导向。小学部的课程体系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四个领域,通过课程建设,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老师们能够站在“大教育”的视野下思考自己的工作定位,尊重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找到了自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改了能力。

课程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引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以开放、包容、共享的胸襟和视野,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实验、反思、完善,基于儿童发展需要,全面重构课程供给结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儿童都能通过高品质课程享受到优质教育,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活动已成为一道炫丽风景

作为小学部的主管校长,英语特级教师李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同学聚会,为什么回忆上学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常常是学校的活动或者精彩的课堂片段? 她深知,学校活动已经实现了程序化、系列化,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不同的班级,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个性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一些专题活动来解决。

其实,在十年的办学实践中,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一直坚持“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理念,依托学生成长中心这一平台,汇聚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节日氛围中受到道德上的熏陶。

学校的德育特色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和特色节日系列活动、系统的实践活动、和校内外活动相结合,树立民族自信,培育综合素养。其中,实践活动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内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活动,校内外活动相结合则表现在寒暑假的实践活动作业上。

经过10年的发展,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已经拥有朝花艺术社团、朝英科技社团、朝韵人文与特色社团等6个区级专业社团和35个校级社团。踢毽、跳绳、长跑、拔河、班级足球联赛、班级篮球联赛等专项体育比赛和运动会,让学生强身健体;艺术节、合唱节和戏剧节,让学生体验艺术的魅力;科技节、展览和讲座,拓展学生的思维;文化节、讲故事比赛、和书画展,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既是民族精神的浓缩,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和好素材。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每年12个月,每个月都安排有节日活动。元旦节每年都会设置不同的主题,学校统一开展、班级自行狂欢轮流进行;春节则组织写春联,扫房子,社区小志愿者体验各地民俗风情;妇女节为女性长辈送上问候,带去祝福;清明节开展线上为烈士敬献花圈,提倡同学们为烈士、亲人扫墓;劳动节从合唱比赛到劳动教育逐次开展,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儿童节与端午节的奇妙组合,感受重返春秋的历史,体验龙舟竞渡的快乐;中秋节则品南北方不同味道的月饼,听中秋的故事,尝试动手制作月饼;教师节开展为老师点赞、送祝福、送给老师的话等活动;国庆节向国旗敬礼,开展“爱我中华、知我中华”系列活动;万圣节是英语狂欢日活动,自2016年更名为“英语节”,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安全月活动则汇总一年安全活动,教会学生安全自护方法,评选学校的“安全之星”。

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以四月的清明节和六月的儿童节为例。2021年的清明节,全校进行爱国电影展播,开展了英雄人物肖像画、写给英雄的信、讲故事比赛等系列实践活动和祭英烈活动,让同学们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去缅怀过去,憧憬未来。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敬佩的一位英雄,为他画一幅人物肖像,在画上写上他的名字,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他。看完电影,拿起笔给自己敬佩的英雄写一封信,见字如面,表达追思和敬佩之情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英雄的品质。

每年的“六一嘉年华”,则是孩子们的盛会。自2017年开始,学校巧妙地将“六一”和传统节日“端午节”奇妙组合,形成了六一嘉年华的系列课程。“好书漂流”让每位同学都沉浸书海,情不自禁地阅读起来;“端午习俗大讲堂”让家长们走进课堂,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包粽子的场面更是热火朝天,看到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粽子成型,孩子们脸上迸发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粽子包好了,作为当天的使用货币,学生们积攒起来的代金币就派上用场,他们在买卖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货币的使用和换算,锻炼了胆量,还体验到交往与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通过开展节日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把德育的教育功能落实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育人目标体现在实践体验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学生体格、性格和品格的培养,逐步形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真诚友爱的行为规范。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第六届文化节

从“智立方”到研究性学习

2013年,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把学校的寒暑假作业与市区、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创新作业的内涵和模式,推出了“智立方”项目,即学生的假期作业。它源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将多个学科充分融合,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立方”由教师根据每年的重点工作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交给他们自主开展研究。开学后,在德育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这些主题涉及到学生假期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孩子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使他们不仅从小处着手,更能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大胆实践,从而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刚推出“智立方”的前两年时间里,结合学校的活动特点,建议学生们自行选题,从选题的意义入手(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关注研究过程(我是怎样做的),注重研究结果(我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在外出旅游、家中劳动、同伴交往中,接触、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获得探究的初步经验,养成勤观察、敢质疑、好探究的习惯。

自2015年开始,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假期活动实际情况,学校从多层次多角度向学生推荐假期的主题活动,建议一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小学生们在社区里做什么,三四年级学生做“社区里的小志愿者”,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鼓励五六年级学生走进社区,自行设计各项活动,投身到社区建设中。同时,推荐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从“我的绘本故事”,到“漫步书本花园”,而五六年级则更加丰富多彩,或探寻生活中的小秘密,或探索民族文化。

2017年,学生成长中心在“智立方”项目中融入了“博物馆之行”,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了解历史,感受前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文化生活。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生活在当地,学生们都要去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感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学后,各班都会开展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去过博物馆的同学相互相讨论,而那些没去过的学生则会逐渐对这些未知的博物馆产生兴趣,这种无形的推动力也使得学校的博物馆之行具有了源动力。

目前,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的“智立方”作业选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内容包括“家务劳动大揭秘”“我的采购计划”“我的绘本故事”“动手操作我最棒”“旅行的意义”“我和爸爸定家训”“爱上博物馆”“我家的传统”“我所理解的匠人精神”“数字学校探秘”“中国文字的美”“爱心小使者在行动”“一本好书的故事”等140多个题目,成为学校颇具特色的品牌。

近年来,“智立方”进一步发展为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内容,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化,加强孩子们的深度学习和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们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教育回归本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的“智立方”项目,为小学生的寒暑假生活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在这样一个极具变革的时代,在传承人大附中教育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秉承“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遵循“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名校办分校、分校创名校”的名校本土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