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中部开展“激发与唤醒”育人策略研讨会
来源:民生网
2021-11-02 17:29:04

10月28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中部在凤凰城校区开展了一次以“激发与唤醒,做学生自主发展的导师”为主题的工作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激发与唤醒”这一育人理念,探讨如何用爱与智慧来“唤醒”学生的生命与灵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成长。学校党总支书记邓跃茂、副校长闫艳晨、常淑霞、冯怡、刘云峰等校领导和班主任、心理、生涯规划的老师们参加了研讨会。

“激发与唤醒”育人策略研讨会现场

如何用“小确幸”唤醒“大幸福”?

心理教师、生涯规划教师王阳首先带领大家通过几个小活动和视频深入思考,尝试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自身情绪的变化。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的变化与自己相关,也和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和事件有关,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发现小确幸,创造大幸福。

王阳解读了这些活动和思维方法的意义,这种积极情绪的引导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基于学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秉承学校“爱与尊重”的理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态,透过学生的表现深入挖掘学生的深层心理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面对学业水平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人生志向的引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面对学业水平待提升的学生,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自律性;面对家庭支持不够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面对性格内向、抗挫折抗压力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需要重建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这些都需要老师去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唤醒学生潜在的能量。

如何用“爱的激情”唤醒“心灵成长”?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副校长闫艳晨作了“唤醒的力量”主题发言,分享了自己对激发与唤醒这一育人策略的理解和观点。她认为,教师应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更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力量,能够唤醒自身,才能够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向上的力量、自尊与自信的状态。

闫艳晨以刘云峰带领社团活动和带领本年级的学生所做的活动为例,分享了当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时,可以带来的力量。她还以白雪洁老师的例子,分享了唤醒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价值和意义。唤醒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正如刘彭芝校长所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这种自然流溢是自内而外的从心底里发出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才能够唤醒学生,点燃他们的力量。而想要唤醒学生,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有细心、够用心,给学生创造机会,以文化引领班级的建设。“最能打动人的心灵的是充满爱的激情。”她希望所有老师们能够保有自己的激情,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魅力,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知,唤醒心灵,成就学生的发展,成就自己的幸福。

如何以“人格魅力”唤醒“能力素养”?

会议第三部分,学校党总支书记邓跃茂从思想引领角度,启发老师们找到班级建设的更高站位点。班主任的工作是在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学生的心灵,做好班主任,可以用有声的唤醒和无声的唤醒来激发学生的能量,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正是一种无声的唤醒,以言传身教这种无形的力量唤醒学生。

在唤醒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依靠多方的力量:首先,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提升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高度,勤学苦练,提升综合素养,以长短期相结合的规划与设计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其次,要依靠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第三,要依靠家长的力量,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形成合力,搭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此外,还要依靠任课老师的力量,和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发挥学生各学科的优势,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赏识。

邓跃茂提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要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真正得到提升,从内在开始发生改变,教师需要不断改革更新自己的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首先,要真正做到理念和做法的“创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态,让班级建设工作符合学生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其次,要做到“协调”,让班集体井然有序、和谐发展。第三,要做到“绿色”,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随手关灯,保持教室卫生,促进学生意识和行为的点滴改变。第四,要做到“开放”,保持宽阔的视野,能够与外界交流,取长补短,用开放的眼光和视野去面对自己接触到的事情和人,补充自己的短板。最后,要做到“共享”,发挥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互相共享好的做法与经验,使整个班集体共同成长。新发展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真正能够用起来,能够指引班级建设的。班主任能够做到每天激发孩子们的“小确幸”,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唤醒”。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中部副校长常淑霞作总结讲话

常淑霞对此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高质量的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有先进而有实效的育人理念和策略,班主任应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用更适宜的沟通交流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力,唤醒他们内心潜在的强大正能量,惟其如此,方能帮助学生在建设好自己“小宇宙”的过程中迸发“大能量”,成就自我,照耀他人。

(汪源 廖瑾)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