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儿童食品,莫拿概念当标准
来源:民生周刊
2022-05-26 12:52:07

同样的成分配料,同样的安全标准,只要在包装上印上“儿童”字样,食品身价立即就能蹭蹭蹭往上涨。国际儿童节还没到,关于“儿童食品”的话题却已经先热了起来。

在儿童食品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商家之间的竞争似乎变成了营销概念的比拼。闭口不谈食品安全标准,却纷纷打出“儿童专用”“低钠低油”“ 专属定制”“零添加”“儿童需要的营养元素”字样。

长期以来,我们被灌输的理念是,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及食育认知极为重要。安全、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将会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甚至一生的健康。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爱子心切的家长势必难以避开这些营销陷阱。

只要孩子吃得安全,家长就愿意为此多花钱。日前,由町芒研究院发布的《2022儿童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家长几乎一边倒的选择背后,是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之所以热衷选购“儿童食品”,是因为家长们普遍认为,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检测标准更严格,成分配料更安全,拥有更高的食品安全等级。

然而,让家长们失望的是,这样的标准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家长们的想当然。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更是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020年7月27日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食品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合婴幼儿、儿童、老人、孕妇等特定人群。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儿童食品,并非是一种食品安全的标准,而是商家炒作的概念,用来吸引消费的噱头。事实上,虽然标注“儿童食品”,其成分和标准与普通食品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既然没有所谓的“儿童标准”,为什么商家、企业要对“儿童食品”趋之若鹜呢?现实是,我国目前有约2.5亿名儿童,该群体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儿童酱油、儿童奶酪、儿童水饺……这些食品的背后,是我国“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有机构预测,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15%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

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无疑要走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路径。除了具有引导性的行业标准外,更应出台具有强制性的“儿童零食”标准。通过标准,对儿童食品进行有效规范,防止空炒概念。

想从儿童零食市场分一杯羹,食品企业的心态并不难理解。毕竟事关孩子的身体健康,商家应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及质量,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拿着概念当标准来迎合家长的消费心理,诱导他们购买。

作者:郑智维(本刊评论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