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笔记|做好县级博物馆建、管、服也是政绩
来源:民生周刊
2022-05-26 12:53:10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百姓在家门口、手机前便可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我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地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打卡”博物馆,对博物馆建设提出要求。他曾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并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10年间,我们如期实现了“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已成为各类博物馆的根本遵循,很多场馆以多元、包容的心态精准对位受众的喜闻乐见,通过文创、综艺、数字文博等跨界手段,延续了文化IP的生命力,提高了文物文化符号的传播力、影响力,使博物馆自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进一步。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依托自己的明星藏品推出特色雪糕,沈阳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的定制巧克力,广州博物馆和中国大酒店联合推出的“消失的名菜”及端午节时琳琅满目的博物馆月饼,都不失为博物馆跨界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和改变营销模式的有益尝试。

尽管博物馆馆群越来越大,馆藏文物、展品也越来越“火”,但不容回避的是,有些地方,特别是县一级政府,个别官员在对标上级关于“一县一馆”要求时,将博物馆、纪念馆视为地标建筑,推成重点项目,甚至向上面立下任期内必须建成的军令状,于是筹资金、促立项、催审批……每个环节都会亲自过问,可等到展馆建成使用后,面对人才培养引进、运维资金保障、展品迭代更新、文博产品开发等实际问题,便拿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了。

前不久,一位县级博物馆负责人向笔者吐槽,平日工作中,他一怕接待本县各单位同时组织的观展团。因为全馆一共就两名专职解说员,让哪个团排排队、多等一会儿,哪个单位领队的脸色就会很难看。二怕找县领导要钱。逼要得太紧,领导说实在不行就把场地化整为零,租给哪个企业做接待室。三怕没展品更新、没纪念品输出。有些文物一展就是好几年,一些从外地回乡过节的群众来观展,在留言簿上说:看来看去,咱们县也就这点东西了。想为参观者设计制作一批涉及县城历史和文化的特色纪念品,报告打了10多次,次次不见下文……

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博物馆则是“基金库”和“脐带血”,不仅关系我们这一代人,也关乎子孙万代。以文物共情,让历史说话。作为离百姓最近、最能展现本土历史文化精髓场所,县级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民生项目,是体现一地文化自信的参照物之一,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不可小觑。

正因如此,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要不断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统筹做好本土博物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树立“支持本土博物馆发展”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集聚力量,科学施策,不断提升县级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县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使本土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  郑旭)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