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泠:新海派的视觉 新时代的审美
来源:民生网
2022-09-16 10:21:20
 

在当代中国画坛,陈家泠先生是一位勇于创新的艺术大家,在我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期间,曾于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他的艺术大展。在那次展览当中,陈家泠先生携带着他的一大批新作品来到北京,为美术界和首都公众奉献了一场艺术大餐,也第一次以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他的探索创新,其中既有中国画作品,也有他所设计的家具作品,还有很多陶瓷艺术作品。人们深为感佩的是陈家泠先生虽然年届高龄,但是充满艺术理想,特别是艺术创新的锐气。他在中国画领域已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到晚年之际又探索更加综合的艺术表达,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打通艺术媒介和表现形式的创新面貌。而十年之后,陈家泠先生又一次来到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他的大展,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陈家泠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攀登不已的雄心壮志。

 

《红叶小鸟》

实际上这十年来,陈家泠先生已经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每一次都展出了他的新作,而且以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面貌让大家看到了他在几个维度上的创新和创造。在中国美术的当代发展中,陈家泠先生以如此雄强的意志,特别是充沛的艺术热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大型展览展示他的新作品,可以说刷新了中国美术家在展览和传播上的记录,也让人欣喜和震惊。

陈家泠先生对中国画的传统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可以说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就是基于悠久的中国画传统形成的,其中既融汇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又凸显了作为海派艺术家代表的创新意识。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之后,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画艺术一方面要保持优秀的传统精神,另一方面更要感受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文的新气象,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许多年来,他既遵循中国画艺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传统,不断身体力行,行旅各地寻找新的山水景观,感受河山新貌。另一方面,他又在艺术语言形式包括材料、媒介等方面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他的每一次大展,特别是2017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都有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新突破,展现出坚定的文化信念,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感受这个时代应该树立起来、彰显出来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气象。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印证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理想,在笔墨中,蕴含着饱满的、丰硕的、蓬勃的、富有生机的时代文化气象,用精湛的艺术作品书写了时代的艺术华章,体现了艺术家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

陈家泠先生还是一位有大志向的艺术家,之所以说有大志向,首先可以从他中国画作品的大格局中感受到。他这些年的作品,每一个系列都是有准备、有构思、有投入的创新系列。他对中国的山水画传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抓住了用大山大水大视野的角度和方式来表达大自然的景观和气象。而对于他来说,既是表达山水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然景观后面的人文景观,也就是说他画的是自然山水,但是他要表达的或者说在作品当中要寄注的是人文内涵,这就使得他的山水作品呈现出与传统经典不同,也与当代别家不同的艺术境界。他的山水画是人们熟悉的自然名胜,但他赋予这些自然山水以新的文化内涵,从自然山水的景观当中提炼出最能够体现这方山水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味,让人体会到中国山川大河、名胜景观后面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意蕴。

 

《丙安镇——四渡赤水》

陈家泠先生的大视野决定了他作品的大格局,这些年来他以高迈的情怀来进行大尺幅的创作尤其让人感动。在这方面,他传承和弘扬了海派的艺术精神和海派的文化特征,那就是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来进行艺术创作,在作品中体现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宏大叙事。近年,画坛都有一种共识,认为中国山水画需要有一场新的突破,那就是要更多地回到中国山水画的博大意境之中,弘扬中国山水画博大的文化精神,陈家泠先生正是在这方面把握住了山水画时代创新的枢纽,从而形成了自己不断探索的方向。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制上是大幅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取景布势都着眼于大视野、大格局,表现出今天我们在图像时代所能感受到的一种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体察相结合的景象。在2017年的最新作品中,他展示了一大批不同地貌、不同地方的山水作品,但是无论是表现杭州西湖这样具有南国文化气息的山水还是表现陕北高原的景观,他都采取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进行构思。他紧紧抓住了他所感受到的山水最为动人的气象,用艺术的语言重新塑造了山水的灵魂,重新点画出山水的动人魅力。在作品的构图、布局上,吸收了古今中外艺术上的多种语言形式,用现代的大开大合构图来进行山水的布局,在高远和平远都打开了新的空间,在直观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山水之门。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从观者的角度能够感受到他在描绘之际,早已身心沉浸其中,也就是说,他用一种浸入式的方式表达眼前的自然,把人的观感带入到山水空间之中,由此升华起一种畅怀的感受。

 

《娄山关》

他也非常注重画面当中情境的营造,情、境二字既包括情也包括境。从取景布势的角度,他重在于境的塑造,也就是通过山水丘壑形式形成画面的纵深空间,但是他同时更加注重情的抒发,也就是把眼前的自然山水转化提升为艺术山水的符号、图式与结构。这是他在艺术语言形式探索上常年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情境交融的结果,也是他长期注重于将生活之感、眼前之感提升提炼为艺术语言创造的结果。在这方面,陈家泠先生的创作不仅对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是一次突破,对于今天包括中国画在内的整个中国美术的创新发展也是重要的启发。在全球文化进一步碰撞、交汇、激荡的时代,在图像世界与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叠合的时代,需要在艺术图像创造上把握时代特征,而陈家泠先生正是以他不老的宝刀拓开了一条新路,创造出一番新境。

陈家泠先生以他充沛的才情不断在中国画上进行探索创造,是一位特别善于在不同的形制和媒介之间穿行的艺术家,他的心态非常年轻,他艺术的旨趣非常宽阔。在他的展览中不仅有作为架上作品的中国画,还有大批的陶瓷艺术、家具艺术。他把山水画带入殿堂,也带入生活,他把陶瓷从实用的器具变成艺术的载体,尤其通过展览的空间来体现一种在视觉与感受上融会贯通的境界,通过运用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营造出展览展示的整体氛围,堪称一种综合艺术。

 

《清荷》

这样一种综合取用和综合创造的方式在中国画领域已有了一些尝试,但是陈家泠先生能够以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型展览将这种尝试体现出来,这就表明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使自己的才华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载体得以施展,而最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会通的境界。在他的展览空间里徜徉和观赏,我们感觉到好像进入了宽阔的艺术世界之中,既能够远观大山大水,又能近察许多精美的器具。他以高龄之躯作陶瓷艺术的探索,但不是一般的把玩陶瓷,而是真正抓住陶瓷艺术在今天可能的创新点。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就已经拥有丰厚的积累,陶瓷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世界传播。我们的先人用自己的陶瓷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今天中国的陶瓷如何在传承传统中开拓,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陈家泠先生不是职业的陶艺家,但是他以自己的感受进入陶瓷的世界,由此拓开陶瓷艺术的一方新域,这也是十分让人敬佩的。

中国的陶瓷严格来说可以分为陶的传统和瓷的传统。在陶的艺术上,可以看到它与世界文明的共通性和共同性,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都有自己的陶文化时代或陶艺术时代。在用陶土进行艺术创造这方面,可以看到古希腊的陶瓶,也可以看到南美洲原始的陶瓷艺术,甚至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源自本土的陶艺术和陶文化的轨迹,由此陶的艺术和陶的文化在世界共通性和共同性上已经形成了丰厚的历史,也包括创造了文明的高点。但是在瓷艺术和瓷文化方面,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更是突出的,甚至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领先性、示范性和影响性。中国的瓷艺术通过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世界通过中国的瓷艺术认识到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贡献,不仅在实用上,更在文化上特别是文化的精神内涵上,中国瓷影响了世界,给世界带去了文化的福音。在这个领域,今天更需要寻求新的突破,而陈家泠先生从自己的角度做了新的尝试。他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一批彩绘的瓷缸,从体量上堪称旷世大缸。从瓷的拉坯造型到彩绘的实验,他都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从而使这些巨型的瓷缸成为一种新的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造型艺术,它们都彰显出中国艺术家充沛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和在瓷艺术、瓷文化上的传承创新精神。在我们整个中国艺术当代格局中,我认为它们很好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故事,也讲述了中国艺术当代创新的故事。

 

《太行山-铁壁铜墙》

一位艺术家说到底是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体现艺术个性,更是通过艺术语言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文化情怀。陈家泠先生多年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形式语言的探索,而且贯注了我们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工匠精神。他在笔线上拥有丰富的经验,他的那些巨幅作品,见笔见线更见他的性格与情怀;他在对墨色的控制上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大量的实践,他能够把中国传统的“墨分五色”做得更加精微,尤其是通过墨色的变化以及墨色与画面空白之间形成的关系,创造了中国画比较难以达到的光彩效果,也就是画面上充盈着光的气氛。我们通常说光是精神的象征,光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美好的意境,也表述出不同的情感。陈家泠先生的作品充满着一种创造之光,这是他把握了笔和墨、墨和彩这三者的关系所形成的,其中既有取势布局大的体格,又有精微细致的墨色变化,他擅于控制淡墨的纯度,同时又将非常均匀的笔线与淡墨相结合,构成丰富而融洽的色层关系,变成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这就使他的作品不仅浮泛起、升腾起一种气息,同时还有一袭光影,通过千笔万笔形成了画面光的情绪、光的情感、光的世界。

从陈家泠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用一种情感来抚摸他的画面,也可以说他是一位用笔墨蘸着情感作画的人。他的作品是非常感性的,而这个感性的前提又是他的理性。这个理性就是他对每一个画面结构先作严谨的推敲,又在表达的时候充分发挥表达了感性,形成画面上不可复得的视觉效果,并使笔墨的效果转化为精神的感染力。因此,每一次看陈家泠先生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既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拥有博大的自然山水和广袤的地理物象的文化自豪感,也增添了新颖的美学意境体验。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艺术信息、文化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载体中,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或者是纸媒当中,及时地阅读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展览以及各种作品,整个世界艺术格局中的这样一种信息化,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我们走访过许多世界著名博物馆,在各种世界艺术大展中,无论是双年展还是专题艺术展,无论在欧洲国家还是非西方国家,都可以听到被称为当代的艺术是一个总趋势的说法,也就是说艺术实际上是当代人的当代表述。在这方面,中国的艺术一方面要体现我们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文化格局,另一方面也要谋求与世界文化更多的对话,因此中国的艺术,特别是如何运用中国绘画艺术、媒介语言的创造与国际对话,如何在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对话中展现自身的魅力,特别是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是整个中国艺术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陈家泠先生的作品,无论是进入到世界上哪一个艺术博物馆或者是公共空间,都能让人看到这是中国艺术家的当代创造。从他作品的格局上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个文化大国所支撑支持的艺术创新的雄强之力,而他作品中的艺术个性表达,特别是笔墨形式的表达,也以当代语言的共同特点影响人、感染人。在当下世界艺术的格局中,中国艺术的出场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局限,但重要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局限,而是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外界对中国文化的盲点,也包括相当程度的偏见而导致的中国与世界在艺术交流上所存在的逆差。我们向世界传播了许多经济信息和物质生产信息,但是对文化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对中国当代文化的气象和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等信息的传播还远远不够。为此,我特别期待陈家泠先生的艺术能够更加宽阔地走向世界,也相信他的艺术不仅能让其他文化背景中喜欢中国文化的人士更感兴趣,也能让那些还不了解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人获得更新的认识,从他的作品看到中国艺术在今天的蓬勃生机,看到一位老艺术家如何从自己民族的人文传统和艺术传统中走向当代的创造。

(文/范迪安)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