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民生周刊
2024-04-01 16:43:32

河北廊坊,剧场里正在上演《第三十五中学》,58岁的游客张庆华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自己还会看剧看到眼眶湿润。

这部剧是“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戏剧主题公园里的一部分,“坐在教室里,体验沉浸式演出,有老师提问,有同学互动,我看到身边好几个游客都潸然泪下,他们应该也是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张庆华感叹。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这种借助艺术的表达方式给观众更多美感的旅游模式,恰恰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什么旅游业需要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旅游业出现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如何培育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围绕这些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戴斌。

民生周刊: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涌现,背后有怎样的深意?为什么旅游业亟需新质生产力注入,以推动行业持续繁荣与发展?

戴斌: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

从哈尔滨的雪花,到上海黄河路上的繁花,从山东淄博的烧烤,到甘肃天水的麻辣烫,这些城市爆火,靠的不仅仅是山水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

当“呼伦贝尔号”旅游专列飞驰,“水上五星级酒店”长江贰号游轮启航,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下水,这些都是现代化生产方式在旅游领域中的体现。

再看携程、同程、马蜂窝、去哪儿等新型旅行运营商的出现,以及长隆、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拔地而起,背后正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业态。

一系列彰显旅游业发展方向的案例,颠覆了我们过去对旅游业的传统认知。

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邮轮旅游等新业态涌现,表明现代旅游业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科学、技术、人文、创意等新的生产力。

旅游资源就像石油,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果我们继续抱着“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经验驱动型的行业”的传统观念,将无法立足于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创业创新的新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如果还用传统生产方式来满足游客需求,就成了刻舟求剑。广大游客消费需求的变迁,正在倒逼旅游从业者,必须以全新的理念看待今天的旅游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周刊:如何培育旅游业的新质生产力?

戴斌:首先,不能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旅游生产力。

其次,旅游从业人员要更新观念、提升素质,这其中,教育、培训、研讨,必不可少。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有2825万人,导游有70万人,旅行商有5万家,要让旅游从业者打开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人的思想观念没有进步和演化,再先进的生产力也起不到任何效果。就像计算机虽然先进,但是如果把它交到原始人手上,很难发挥应有功能。在生产过程中,人和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之间,要有一定的匹配性。所以培育旅游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培育旅游业人才。

此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文化创意,以及现代的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可以提升工业、农业、商业的效率,同样也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效率。如果这些以科学技术、文化创意、时尚传媒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改变了所有的生产环节的模块,那么旅游业不可能置身事外。

比如,在旅游领域,旅游形象推广很重要。过去,主要靠古代文人创作,“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使得人们就会想去黄山一探究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吸引人们涌向了泰山。后来,摄影、电影等艺术传播形式出现,视觉作品吸引人们奔赴景点。但是,无论是传统的诗词歌赋,还是现代的摄影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现在,人工智能出现了。

只要说一段话,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到自动生成一段一镜到底的视频。它能以低廉的成本,将一个地方的形象,快速传递到受众眼前。

如果不出名的旅游目的地,各有各的原因,那么出名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共同点:是品质生活的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

清明假期即将到来,假如只有3天假期、2000元预算,那么去了苏州,就去不了哈尔滨。在时间和金钱预算约束下,人的选择是有限的。当一些旅游目的地,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将美好生活新空间传到人们眼前,对人们进行偏好改变的时候,那些还在使用传统方式去做市场宣传营销的旅游目的地,一定会慢慢出局。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戴斌:以前到了旅游目的地,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只“看”是不够的。比如,到北京游玩,可以去三里屯购物,也可以去亮马河风情水岸,当这些空间变成可消费、可体验的场景时,人们对内容丰富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春节假期,有人去看秧歌、打铁花,烟火气中的年味儿,是人们到访的重要吸引力。但是我们还看到,在广州,2024架无人机做出一幅巨龙的图案,围绕着“小蛮腰”,同样令人惊叹不已。

这2024架无人机是科技,是文化,也是游客体验的场景。不是只有“古道西风瘦马”才是文化,通过高铁、飞机、自驾同样可以获得夕阳西下的意境。

一座好的城市,既要让人看到文化遗产,更要让人看到未来。谁能天天活在过去?科技文化建构未来生活方式,没有文化内涵的科技走不远,没有科技支撑的文化,无法让人感受到幸福和品质。

民生周刊:每当有网红城市火出圈时,就会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泼天的富贵”能不能接得住、能不能持久?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城市旅游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戴斌:虽然我们不能准确预测下一座网红城市花落谁家,但回看淄博、哈尔滨、天水等,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点:美好,真诚,温暖,善意,生活的品质。一座城市有了这些内涵时,哪一天火不知道,但一定会火。

旅游业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当地要有高速公路、火车、机场、码头、车站,要有酒店、民宿、旅行社、出租车、共享单车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否则就算有了流量,游客纷至沓来,到了以后大失所望,成了“买家秀”和“卖家秀”,很难让城市的旅游业长红。

要认真研究广大游客的消费新需求,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一把钥匙。当游客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会倒逼生产要素、生产对象和劳动者发生巨变。我们只需要把游客的需求变化告诉给从业者,他们会捕捉其中的机会,更能因地制宜。但是,要做必要的引领,比如不能碰文化底线,不能踩生态红线。

要让掌握新质生产力的人来做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是旅游者在定义旅游业,谁能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谁就是我们的主力军。

发展质量高不高,首先听游客怎么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看产业发展的动能行不行。我们不可能永远只靠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吃饭,要推动创新。

还要看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如果成千上万的旅行社、在线旅行服务商、酒店、民宿、度假区不盈利、没有竞争力,这个产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所以,游客满意度高,发展动能新,市场主体竞争力强,才能够真正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郭槿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