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预制菜,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民生周刊
2024-04-01 16:54:24

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这一通知迅速引发各方关注。从早些时候的“预制菜进校园”,到今年3·15晚会曝出预制菜使用劣质原料,一段时间以来,围绕预制菜产生了一些风波。此次六部门明确提出预制菜国标,将最大限度地消除此前因标准缺失产生的混乱,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当下,我国预制菜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多地把预制菜列为将培育壮大的千亿级新经济增长点。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6年其规模将达10720亿元。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知的一个亮点,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以及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等主食类产品均不属于预制菜。

这样,不仅区分清楚了何为预制菜、何为净菜,也将熟冻类、主食类速食产品排除在预制菜之外。作为一个各地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明确界定产品内涵外延等,显然是必要的。对企业也是一个利好,企业自身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明确、细化。

通知中不得添加防腐剂的规定,也直指民众痛点,响应社会期待,让人眼前一亮。尽管此项规定如何落地落实,尚需进一步细化,制定出可操作办法,但这无疑迈出了重要一步。预制菜不等于劣质菜,要方便,也要健康。既然普通菜肴烹制一般不添加防腐剂,预制菜也应采用相同的标准。

通知还格外注重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生产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实际上是预制菜领域的“明厨亮灶”,落实到位,必将从根本上为消费者解疑释惑,增加对预制菜的信任。

当然,预制菜范围的清晰划定只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步。从一纸通知到整个产业,再到亿万消费者,其间隔着不近的距离。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要持续发力,尽快研究制定预制菜质量标准,明确规范预制菜食品安全要求等。特别是要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原料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

预制菜产业链很长,涉及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运输等诸多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唯有落实好监管方、加工企业、运输企业等各方责任,才能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龙之珠(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