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会议现场
3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大会暨第十届广东省养老服务峰会在广州举办。此次大会以 “洞察银发动能・驱动产业发展”为主题,800名“政产学研”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共绘大湾区银发经济发展新蓝图。
上图:杨波
杨波:推动银发经济向“品质服务型”迈进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杨波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协会成立十年来,始终秉持 “汇聚湾区智慧,造福天下长者” 的初心,以 “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为使命,全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这十年间,协会成功举办九届养老高峰论坛,累计吸引 7000 多名行业精英和 3000 多家涉老企业参与,促成数千项合作成果落地,构建起一个开放、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为我国养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 “广东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杨波指出,当前银发经济正从 “基础保障型” 向 “品质服务型” 跃升,在此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需求与新问题不断涌现。他呼吁业界同仁以 “创新生态” 凝聚合力,让 “硬科技” 真正赋能养老场景;以 “需求导向” 激活消费,打造 “产品 + 服务 + 体验” 的全链条消费生态;以 “湾区协同” 扩大格局,推动粤港澳养老标准互通、人才共育、资本联动,携手促进大湾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民政厅解读银发经济新政:三大重点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市场以每年约1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攀升,我国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发展银发经济。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方案》(简称:广东方案),主要从保基本、促消费、强产业、优环境四大方面赋能区域银发经济发展。
广东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负责同志在会上解读广东方案,介绍科技创新、财税金融、用地用房、数据共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广东推动银发经济要素保障,点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银发经济产业园、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三条重点发展路径。其表示,广东将强化科技赋能,在养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开展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谋划布局不少于2个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智慧康养、抗衰老、康复辅助器具等潜力产业。到2027年,广东将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银发经济产业园,全省老年用品规上企业不少于6500家。
上图:吴玉韶
吴玉韶:中国式养老新路径要实现“四有”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以“中国式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为题,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吴玉韶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一是养老服务资源城乡差距大,二是关系服务方式分割阻塞,三是政府市场社区三者不协同。《意见》将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体系化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难题、制度化回应人民群众养老需求;具有以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根本目标,以失能老人照护为着力重点,以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为重要方向,以更好发挥政府、市场、社会职责作用为深层逻辑等特点。
吴玉韶指出,中国式养老新路径要实现“四有”,即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和有爱家庭,为此需要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贯通三类服务形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机制,强化“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完善政策支持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五项要素保障。
上图:李春洪
李春洪:银发经济各领域均有巨大发展空间
当前银发产业有哪些可投资的风口,应注意什么问题?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发改委原主任李春洪从投资人的角度详细分析银发产业赛道。
李春洪指出,银发经济涵盖养老、医疗、消费、文化等多个领域,预计2025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5万-8万亿元,2030年达15万-18万亿元,2035年达25万-30万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各领域均有巨大发展空间,企业需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开发适老化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生理、健康、情感等多样化需求。
李春洪列举模式创新类投资机会,包括智慧养老、慢病管理、候鸟式旅游康养、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养老用品服务等,并强调作为合格的投资者,应把握发展趋势、找准细分赛道、选准投资项目。
上图:胡军
胡军: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点建议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作《产业规划视角下的银发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银发经济存在政策供给碎片化、服务供给碎片化、数据信息碎片化、产业发展碎片化、市场竞争碎片化、消费认知碎片化等问题,导致我国老龄人口需求的异质性与养老资源的错配。要破解难题需要有明晰的、有前瞻性的产业认知、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来协调。
为此,他从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制度创新与顶层设计,通过多主体的协作,制定银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多部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连贯性与协同性;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区域协调、集群式发展;三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尤其是大湾区银发产业制度要有创新;四是推动科技为银发经济产业赋能;五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六是加速养老金融创新,提升老年人财富管理能力。
乌丹星:以高质量服务开启银发经济“黄金十年”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乌丹星以《银发经济二十年》为题,梳理中国老龄化发展与银发经济前十年的发展变化和后十年的战略路径。
乌丹星介绍,中国老龄化进程分为三阶段:轻度老龄化(以养老事业为主)、中度老龄化(产业与事业协同)、未来重度老龄化(产业全面银发化),与日本发展轨迹相似(日本1990-2005年完成从轻度到重度的跨越)。中国当前正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乌丹星强调,银发经济既是国家战略引擎,也是经济转型契机。2013年作为行业元年,至“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基本清晰、医养结合进入实践论证、商业化产品及盈利模式初具雏形,养老服务品牌企业也已有一定“话语权”但银发产业企业仍处探索期。未来十年(2023-2033)需突破轻重资产融合、服务链闭环等瓶颈,借力金融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及私人定制升级。
她特别指出,中国特色消费模式与支付能力差异加剧发展难度,需以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路径破解,同时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同转型。面对2035年30万亿市场规模目标,乌丹星呼吁全社会协同创新,以高质量服务激活银发经济“黄金十年”,助力其成为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马车。
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与乌丹星共同签署成立“大湾区银发经济工作室”战略协议。大会还特别邀请腾讯、快手、携程等代表平台和银发经济、养老服务代表企业作案例分享,并发布“广东省银发经济产业品牌”,总结优秀实践经验、预测发展新趋势。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