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和煦鼎盛。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处处焕发勃勃生机,一场实体经济的蝶变正在火热上演。梅县区通过精心培育“四上”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稳健前行。
客迁食品的产品展示。吴腾江摄
走进梅州市客迁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丙村镇红光村的生产基地,“传统工艺”“盐焗之乡””等醒目标语映入眼帘。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对处理好的鸡进行腌制、盐焗、杀菌、打包,现场一片繁忙。“我们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如今每天能生产6000只盐焗鸡,市场行情十分看好。”公司董事长温海经介绍道。自创业以来,客迁食品研发团队已成功研发100多款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在售产品达30余种。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客迁食品在梅州、珠三角乃至省外已开设100多家直营门店,让梅县盐焗鸡的独特风味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样繁忙的场景也出现在南口镇车陂村的梅州尖石碧山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杀菌处理的矿泉水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迅速完成灌装、封口、贴膜等一系列工序。公司负责人谢宏章透露:“我们现在每小时产能达1.5万瓶,每天可生产24支装的矿泉水1.5万件。产品主要销往华南地区,特别是深圳、广州、东莞、顺德等地,销量十分可观。”尖石碧山泉水凭借优质的水源和严格的生产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激烈的饮用水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白渡镇汶水村,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前,我们的产品委托外地工厂加工,如今我们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了自产自销。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外,与去年相比,产值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南联电缆的成功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梅县区制造业的发展增添新活力。
客迁食品、尖石碧山泉水、南联电缆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更是梅县区聚力培育“四上”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我区将‘四上’企业培育作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突破口,通过高位推动、精准施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支持、培育和引进‘四上’企业,推动‘四上’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持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与实力。”梅县区有关领导说。
在推进“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的过程中,梅县区多管齐下,精准施策:
一是创新建立“四上”企业培育调度和闭环管理制度。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对全区现有企业和新签约招商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核查,建立入库企业提标表、临规企业培育表、新签项目上规表“三张表”,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科学纳统、应统尽统。
三是组建“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服务队,将区直部门的服务资源下沉到乡镇一线,支持、指导和督促各镇加快推动企业上规上限。对重点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按照“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培育计划,全力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包括融资难、用工难、身份限制等,助力企业“上规升级”。
四是制定、执行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等政策时向“四上”企业倾斜,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同时,健全完善扶持企业上规上限奖励办法等,市区两级合计给予新上规模工业企业和新上限额批发零售企业10万元奖补,区级给予新上规模服务业企业5万元奖补,充分调动企业上规上限的积极性。
五是建立“四上”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已经达规入库的企业,重点抓好企业的生产和扩能,不断培育壮大;接近“四上”标准的企业要重点培育,及时申报入库;通过招商引资新引入或新设立的企业,做到及时发现、动态跟踪。
2024年以来,梅县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明显,入库企业数量达到92家,构建起优势产业“挑大梁”、新兴产业“添活力”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发展沃土上,梅县区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不断提升产能,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据悉,梅县区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凭借优越的政策环境和配套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扎根,稳步扩大“四上”企业“朋友圈”。与此同时,通过量身定制系列优惠政策,搭建全链条、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精准助力企业突破创新研发、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的发展瓶颈,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黎剑 冯森达)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