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伴童安”非遗传承活动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拦江中学举行。近年来,安居区妇联创新实施“三位一体”关爱工程,实现“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全覆盖,打造“心伴童安”品牌建设,建立周末定向关爱机制,开辟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
“阿姨,这是我画的彩虹桥,桥这头是我,那头是妈妈。”在安居区西眉镇儿童之家,8岁的留守儿童小雨向“爱心妈妈”林老师展示自己的画作。目前,安居区已有1980名留守儿童参与“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
安居区妇联创新建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民政系统大数据筛查与镇村实地走访相结合,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通过组织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等力量,组建1960人“爱心妈妈”团队,并创建“专业导师团+线上联盟群+志愿服务队”三维支撑体系。
“我们要求每月至少两次探访,更注重持续性的情感陪伴。”安居区妇联主席贺敏表示,通过定制培训课程、专家在线指导、典型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爱心妈妈”的心理疏导、安全防护等专业能力,让关爱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安居区将65%运维经费专项用于主题活动开展,创新实施儿童之家“星级管理”模式,建立“资金统筹+动态考核”机制,对全区86个儿童之家实行3个等次差异化支持,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设计“安全自护训练营”“亲子沟通工作坊”等系列课程,打造“非遗传承”“阅读马拉松”等特色品牌。
安居区还打造“文化传承+成长守护”的周末关爱模式,破解留守儿童假期关爱难题。区妇联联合教育、关工委等部门打造校家社协同机制,在寄宿制学校建立“五个一”关爱标准,包括一套安全课程、一项非遗传承、一组兴趣社团、一次集体生日、一场亲子连线。
安居区通过“专业教师+志愿者”联动机制,将基础照护升级为全方位成长关怀,同时建立“爱心妈妈”周末轮值制度,确保节假日关爱服务不间断。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王天资,文字:陈洪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