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陕西西安高新区召开社会民生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教育体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高新区在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及发展情况。
在社会保障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高新区用心用情保障困难群体。目前已保障低保、特困、孤儿等1731人,为11.5万名老年人和1万余名残疾人提供关爱服务。2024年,为困难群众及儿童发放各类保障金2039.4万元,排查录入流动儿童1.5万名,为69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养老服务方面,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引入优质民办养老机构,全区114处养老服务场所、2317张床位基本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医疗资源不断优化,拥有5家三级医院等,夯实“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层医疗投入约5.65亿元新迁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约1800万元完善设备,专家下沉累计诊疗超5000人次。社保医保服务效能提升,多维联动服务网络和“五办”模式接待群众超23万人次,APP专区注册84.9万,办理业务184万笔。同时,2024年为712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8亿元,减免失业、工伤保险费用12.63亿元。
在教育领域,高新区始终将教育作为“第一工程”和“金字招牌”,构建了特色教育模式,综合实力位居前列。聚焦优质均衡,实施三大工程,“名校+”全覆盖,每年提供大量学位,今年9月还将新投用两所小学。五育融合育人成果显著,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体育、科学教育等方面成绩突出,教学改革经验多次交流,多项成果入选典型案例。强师赋能方面,建立“引、育、管、评”机制,培育众多优秀教师,2025年计划再招聘899名教师。集团化办学采取“七个统一”,提升教师3.3万人次。改革创新上,组建教育科学研究院,构建数智教育大模型,推进家校共育。
在城市建设方面,高新区紧盯“四个高新”目标,推动“两城共进”。丝路科学城25个商服、总部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功能配套加速完善;丝路软件城一批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功能品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年新建市政道路236.4公里,核心区路网密度达8.55公里/平方公里,多条高速、地铁建设取得进展,公交线路优化,2025年计划实施46个项目,总投资138.96亿元。住房保障方面,近三年建成68个住宅项目,满足约15万人住房需求,形成多层次住房体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四年新增绿地面积223.24万平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2025年计划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等。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新增及改扩建水厂、污水厂,完善变电站等设施,2025年41个基础设施项目将开工。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民生保障、教育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城区,为国家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张楚翌 于秋瑾 张静攀)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