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苏州和合美术馆主办、西泠印社学术支持的“林尔林梦慈父女篆刻展”开展。一方方镌刻着岁月温度与艺术巧思的印章,在苏州和合美术馆的展柜中静静诉说着篆刻之美。
展览自7月28日开幕以来,吸引众多书法及篆刻爱好者到场,他们在刀痕与石韵间驻足,于篆字与章法中探寻传统艺术的肌理,让这场展览成为苏州盛夏里最动人的文化风景。
展览现场作品
自左至右:《亦狂亦侠亦温文》《兔·生肖印》《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春去春会来》《造像印》
自展览期间以来,多位艺术界名家齐聚现场。嘉宾们细细端详每一方印章,或为林尔笔下苍劲古朴的篆字线条,刀刀见骨却暗藏圆融;或为林梦慈造像印中灵动鲜活的人物神态,方寸之间自有乾坤。参观后,众人围坐畅谈,从秦汉玺印的法度讲到当代篆刻的创新,从“冲刀”的爽利与“切刀”的含蓄,聊到石材肌理与印文意境的相生相融,一场轻松愉快的座谈会,让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思想碰撞中愈发清晰。
展览现场作品
自左至右:《人间四月天》《福寿永年》《永受嘉福》《海不扬波》《闲情逸致》
林尔与林梦慈在篆刻领域各有深厚造诣。林尔1963年出生,现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其作品如老松扎根石间,刀笔沉稳如铸铁,篆法布局深谙“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古训,每一方印都透着数十年浸淫艺术的醇厚底蕴。林梦慈出生于江苏省,自幼在父亲的刻刀声中耳濡目染,尤爱以刀代笔刻画人物造像。她的作品带着年轻创作者的敏锐与巧思,在肖像印里藏进现代审美趣味,让传统造像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的探索为篆刻艺术注入了清新气息。
展览现场作品《造像印》
在书法篆刻的世界里,父女同研艺术、共展风采的故事向来动人。林尔与林梦慈不仅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更是艺术道路上的同道,父亲以刀为尺,丈量传统的深度;女儿以石为纸,拓印时代的新意。此次展览中,观众既能在林尔先生的作品里触摸到秦汉古韵的脉搏,感受“印从书出”的严谨与厚重;也能在林梦慈女士的创作中看到年轻视角的灵动,体会“艺随时代”的活力与创新。父女二人以刀刻石,以心传艺,用一方方凝聚着智慧与情感的印章,为观众铺展开一幅篆刻艺术的长卷,让人们在刀痕与石质的交响中,读懂这门古老艺术跨越千年的魅力。
(张维忠)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