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必须立于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根,没有源泉,画画更需要才情,没有才情就没有生机,更没有感染力。张明容是一位深耕传统,并能融会贯通而出新貌的艺术家。
看张明容的画,很难想到她是一位南方画家,因为她的画里充盈着北方山水画的雄强,却也不能说她是一位北方画家,因为在她的画里又洋溢着南方山水画的秀润。她把南方山水与北方山水统合了一体,融成了精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张明容画山水,能泼彩、泼墨,如张大千、何海霞等画家,能写景、写意,如关山月、钱松岩等画家,亦能兼工带写,如吴湖帆、黄秋园等画家。诸家皆有,却又皆无,有,那是传统,无,那是自己,有与无之间,成就了自己,凸显了风采。显然,这并不需要一家一家临摹传统,更不需要一张张对比古人,因为,多年笔耕浸染,对传统绘画早已熟烂于心,多年求索挖掘,诸家笔法、笔意也早已“闭目如在眼前,放笔可在手底”,当表现于绘画,便有意无意之间化为己有,流淌于笔下。
细究其理,可以看到张明容用笔很活,骨线交融着散锋,皴擦伴随着笔意,线条简洁,却意态丰富,线条自如,又妙趣横生。山石、草木、板桥、流水、云烟,或线、或皴、或泼、或留、或点染、或勾勒,金刚杵化成绕指柔般的线条随着力量的转变而转变,而笔意也随着意象的生发而生发。崇岩叠嶂的高远、曲径通幽的深远、缥缈冲融的平远,皆在千变万化的笔法之间,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还有那巨岩深壑、那山涧流泉、那烟云隐晦,也皆在境由心生的笔意之中,或瞻万里之遥,或辨千寻之势。
张明容绘画作品
上:《青山映朝晖》
下:《群峰䇄立迎朝晖》
张明容用墨也很自如。浓的、淡的、干的、湿的,黑与白的过渡,虚与实的交替,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变幻不定。积、破、焦、宿,细腻的、流动的、交融的,干处,干裂秋风,湿处,润含春泽。墨、色、水,互交互融,能清、能浓、能淡,墨分五彩,水墨蕴章,色墨浑成。画面从简洁到丰富,从空灵到浑厚,有墨的意蕴、有色的渲染、有水的浸润,水交融着墨,墨辉映着色,层层皴染,布墨神逸,看似随意,却丘壑迥然,看似轻松,却云烟显晦,远观有势,近看有质。
然而,不管是用笔、还是用墨,抑或者彩墨交融,张明容皆不套用传统程式,也不拘泥于某家某派,即便她有着娴熟的传统笔墨功夫,以及在传统笔墨的加持下,以光影、透视、色彩、造型等表现技法的灵活运用而形成一套自己的表现方法,她也不一遍遍重复“熟练”,不让自己“油熟”,更不千篇一律,不死守一法,而是,立足于“娴熟”,而不断触及“生疏”,在把握偶然性的妙意之时,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从而使自己始终在“熟”与“生”之间保持平衡,让笔下既有传统笔墨的审美特质,又有观览而新的新意。
尤其对“精微”的处理,张明容似若有着独特的才情。她常常通过女性的细腻,以接近工笔的手法表现山石的质感、流动的水气、华滋的草木、连绵的山脉,使一切具象的形、神、质皆接近真实,又刻意远离真实,同时,张明容又以变化的光影、扎实的造型、微妙的色彩,结合动与静、藏与露、虚与实之间的关系,使“工笔的精致”与“写意的随心”互生互补,又各臻其妙,进而让眼中之美、胸中之美、意中之美,统统笼于画面,呈现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景象。画面细腻而微妙,唯美而高级,极具感染力,体现出高超的表现技巧,也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融会贯通的艺术才情。
张明容绘画作品
左:《静水映空》
右:《太行泉飞》
张明容很聪明,她善于舍弃,也善于提炼。在张明容的山水里,一看就知道她融了古人之法,却很难发现她取了哪家之法,也可以看到她融了今人之艺,却不露痕迹,也不露声色,即便似若看到了荆浩、王蒙、王原祁、王翬等传统画家的影子,即便看到了黄宾虹、张大千、何海霞、关山月、钱松岩等近代画家的痕迹,却找不到哪一处、哪一笔是传统之法。显然,张明容融了古法为我法,融了古意为我意,她也融了他人之法,也入了自己之艺,无疑,这是放眼历代画家而结合自己特点所形成的思辨意识,也是“润己情、达人心、出己艺”的审美考量,所以,张明容的山水独出一品,风姿独秀。
也正是这种才情,才让张明容既有别于古人,更有别于今人。放眼当代画家,有的临摹照片,反复制作,而缺少写意性,更缺少艺术审美性,饱受诟病;有的,落入古人窠臼,陈陈相因,泥古不化,有古而无我,更无新意,观之味同嚼蜡;有的,打着古人的旗号,以狂野为恣肆,以不似为藏拙,以潦草为简笔,有个性,无艺术,满纸荒唐,充满浮躁之感……种种不堪,不胜枚举,严重误导着大众的审美,而张明容虽然也从传统之中走来,但是,她在恪守主流正脉之时,极尽释放自己的才情,以独特的才情实现耐观、耐品、可观、可游的山水,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染力。
在《青山映霞辉》《云山雾影》《溪伴泊舟》《古宅翠色》《青山雨后》等作品中,有微妙逼真的具象,也有挥洒自如的笔墨所呈现的意象,当具象与意象神遇而迹化之时,具象辉映着意象,具象得乎寰中,意象则超于象外,画面或烟江远壑、或山峦重叠、或清幽绝胜、或静穆深邃,仿佛笼了天地之精华、聚了日月之灵气,很有意境。那意境是诗,却有着诗所没有的视觉体验,那意境是自然之美,却多了一份韵味无穷的笔墨意趣,江山如画,却比江山还美。面对画面,“山形面面观,景随步步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又诗意盎然,目之所及,心神澄澈,物我两忘,心境悠闲至极,犹如置身其间,在妙境之中养心,在恬淡之中悟道。
张明容绘画作品
左:《浮岚》
右:《翠山云烟》
所以,很多人都说张明容的山水很有装饰性,此话不虚。张明容的山水不仅看着很有装饰性,悬挂起来更有冲击力,笔者曾经把张明容的山水多次展示在各种空间里,每次展示都观之入心,品之有味。如果殿堂楼阁悬挂她的大幅山水,那深岩巨壑,叠嶂露华;那飞瀑流泉,云蒸霞蔚;那清荣峻茂,回清倒影,意象浑厚处,佳境叠现,恢宏典雅处,视觉开阔,画风堂堂正正,画品落落大方,仿佛那是一扇“远观不离座位,近视有千里之远”的视觉窗口,让人神往。如果家居办公装饰张明容的小幅山水,却呈现出另外一番风景,“佳木秀而繁阴,芳草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石出”“云烟显晦,江河环绕”……景小而玲珑,笔简而气壮。情感、意境、笔墨、色调,一切都无声无息,却意蕴无穷,时空无尽,既增添了文人雅致的诗化情趣,又增添了超然入境的艺术氛围。很让收藏家喜欢。
透过张明容的山水,还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位勤奋而且喜欢自我较劲的画家,她体内仿佛充盈着偾张的激情,即便她轻声细语,不善于表达,却难以掩饰那份激情,她内蕴之中也仿佛充满了巨大的能量,即便她温柔、细腻、恬静,却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坚韧而刚强的个性,很有力量、很有劲儿。那劲儿、那力量总是隐现在她的山水之中,一处山石、一片树木、一抹风景好像都是她的精力所在,见证着她那不断与自己较劲的过程。在那里,她一遍一遍地渲染,一次次地释放情绪,直至完美,她才肯罢休,好像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自己,才对得起自己的情感。事实上,任何引起瞩目的艺术都必须经历精专久长的苦修过程,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也正因为在张明容山水中透露的那股劲儿、那股力量,她的山水才触及观者的心灵,引起共鸣,为此,笔者也有理由相信,才情与较劲共融、技术与艺术辉映的张明容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