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履瀛:写生命情感 画自然天地
来源:民生网
2025-09-02 16:46:20

 

天天东奔西走,走遍世界而不见世面,天天手握各种资讯手段,却无法获取知识,也无法深度思考,更不知何为智慧。唯有沉下心来,静心于所爱之事,才能追求卓远,实现崇高。

刘履瀛几十年倾情于书法书艺,几十年醉心于笔墨丹青,他得大道于心源,出风神于静心,年近九十,依然临池挥毫,朝夕不怠。他毕其功于一生,写出了华彩,也画出了风姿,卓然而立。

刘履瀛,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一辈子教书育人,一辈子书画相伴。

也许血脉中天生流淌着艺术基因,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刘履瀛自幼就喜欢传统文化,尤其喜欢书法、绘画。早年,刘履瀛以楷书筑基,后拜费新我、李艾娴、虎治斌、阎正等书法名家为师,经多位名家指授,真、草、篆、隶、行,刘履瀛五体通释,五体兼善。70年代,刘履瀛又拜著名画家何海霞为师。在何海霞耳提面命的教导下,他得到真传,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均有深入,又各臻其妙,且交相辉映。

 

刘履瀛书法作品

上:《观海听涛》

下:《海纳百川》

老艺人对于“手艺”总有一种难舍难离的情感,书法、绘画对于刘履瀛来说就如同老艺人对于“手艺”一样,有一种难舍的情感,一笔一画都是深情所在,绝不考量得失,更不被名利左右。几十年以来,作为情感的寄托、作为心性的皈依,刘履瀛广收博约,锐意摩学,只要有点空闲,他就添墨理纸,乐此不疲,力争做到极致。因为,他怕一时偷闲,将来后悔,因为,他怕没有竭尽全力给自己留有遗憾。正因如此,刘履瀛写得纯粹、画得真诚,也写出了风神四溢的作品,画出了魅力无穷的画卷。

书法方面,刘履瀛的章法布局里有着魏碑的印记、有着隶书的影子,还有着兰亭的韵致、赵孟頫的妍美;点画与线条带着宋徽宗的劲瘦、文徵明的俊秀、宋克的疏朗,还带有几分弘一的禅味,这应该是融古人之法,铸一家之长的兼学过程,也应该是刘履瀛古为今用、学古鉴今的艺术源泉。

如果细品刘履瀛的书法,可以看到,入笔、行笔、收笔,或快或慢、或收或放、或疏或密,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如果说点似高山坠石、似鲲鹏击水、似长虹饮涧……好像不对,不全面,且不能道其妙,因为点画之间凸显着宋徽宗瘦金体的“天骨灵动,逸趣蔼然”;如果说其线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好像也不对,不确切,也不能言其真,因为线条之中凸显着宋徽宗的“挺瘦爽利,屈铁断金”。点与线相交相融,互辉互映,呈现出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虚与实的承接、欹与正的生发,能雄秀、能俊美、能隽永、能高华,爽爽朗朗,干干净净,如秋水视底,似春风含馨。

再看章法布局,如秋月清风,似丹凤呈祥,灵秀之处,姿态朗逸;典雅之处,婉润劲健;萧散之处,隽永俊朗。而字体或典雅、或俊逸、或灵秀,字里行间连绵劲韧,遒挺妍美,形散神聚,一派天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情理之中是法度,又常常出于意料之外,意料之外则是刘履瀛的独特、刘履瀛的风采。

 

刘履瀛书法作品

上:《定风波·苏轼》

下:《精气神》

在绘画方面,刘履瀛讲究以书入画、以画写心,每每意有所适,心有所遣,他便迁想妙得,信笔挥洒,墨如洗练而意全韵古,彩色夺真而简洁气足。

刘履瀛的山水,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远观不离座外,近视又有千里之远”。这种冲击力源于对意境的渲染。刘履瀛善于通过千变万化的笔法去构筑峰峦叠嶂的高原空间,以及深岩巨壑的近处山势,同时,刘履瀛还善于借助皴擦的过渡关系、借助色彩、色墨的交融去表现流泉飞瀑和烟云吞吐的意境,黑与白的挤压,色与墨的辉映,以及色与色、色与墨、水与墨,调和出的多彩,以此渲染出物态欣豫,神妙如动的超然之境,那晓烟变幻、草木滴翠、绝涧岚清、幽谷空旷、峰峦竞秀、回峰断崖,仿佛江山如画,却比江山还美,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又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刘履瀛的花鸟则与其山水有着显著的不同。

也许刘履瀛对“书画同源”有着深刻的理解,也许无意为之,他的花鸟画总带有“以书入画”的意味。刘履瀛用笔很灵动,用墨也很自然,笔墨、色彩入于楮素,线条、施墨、敷彩,细腻的、流动的、变幻的,简洁而意全,凝练而韵足,一笔下去,骨气、神韵、趣味,一应俱全,且互生互补,一切都看似不经意,却将写意发挥到极致。笔意、墨韵、色调,妙造了其极,写出了情感,极具视觉感染力,体现出娴熟的笔墨功夫,又体现出融会贯通的艺术表现技巧。

 

刘履瀛绘画作品

上:《八骏雄风》

下:《满堂有余》

笔墨无声,写的是心境,观者却生了情,入了意。透过刘履瀛的绘画,可以看到,他曾“血战古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他也曾“力拼自己”“用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他从传统之中走来,却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隐现着独特,那独特有别于传统,更有别于今人,即便与其师何海霞,也有着微妙的变化。由此可见,刘履瀛并没有落入古人窠臼而陈陈相因,更没有一味遵循传统程序而泥古不化,他恪守着主流正脉之道,而秉持创新精神,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创作出契合当代大众审美情趣的艺术样式。

在刘履瀛的书法、绘画之中,总是洋溢着淡淡的文人气息,那气息不曾带有半点浮躁荒率之气,更看不到一丝剑拔弩张之感。刘履瀛的行笔内敛而含蓄、施墨清爽而干净、敷彩疏朗而秀润,笔端的风华仿佛吐纳着体内之灵气,流淌着情感之精华,那是心迹,亦是静心,心静则书净,心静则画清。

刘履瀛的书法、绘画,向外拟了古人,化了古法,出了新意;向内,刘履瀛则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慰藉了自己的灵魂。倾注情感的绘画、书法,也虚灵化了,情致化了,孕育着诗一样的意蕴、词一样的化境。

一切都要求实惠、一切都讲究现实、一切也都匆匆忙忙,一晃而过,仿佛一点空余的时间都没有,好像望一眼天空都觉得多余,然而,一切艺术无不生于清净而止于繁华。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刘履瀛不追时俗,不慕时尚,他也无心名利闻达,他写心、绘情,孕育生命之平仄,他成就了艺术,也成就了自己。

(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