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郑智维
楼房外立面翻新,地下管网更新换代,曾经坑洼的路面已被平整……看着改造后的小区,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中山小区居民孙岩刚赞不绝口。
孙岩刚居住的中山小区,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改造之前,住宅楼墙面斑驳开裂,电线如蜘蛛网般在空中交错,楼道堆满杂物,路面坑洼不平……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哈密市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扎实推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4年6月,哈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1+7”专项规划批复实施,为城市更新描绘了清晰蓝图。该体系包括一个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哈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3—2035年)》和7个专项规划研究,涵盖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蓝绿空间、供水工程、污水系统、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七大领域。这一规划体系精准对接了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优化、六个建设”目标要求,特别是“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的战略部署。
“在城市生命体理念指引下,哈密市从群众需求端出发,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谋划城市更新项目库,‘螺旋式’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哈密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磊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这一理念正在哈密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规划引领,“体检”先行
8月16日,民生周刊记者在西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看到,各类机械轰鸣作响,工人们正穿梭于脚手架与建材之间,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施工景象。
据陈磊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27亿元,分为改造和新建两部分:在对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建4.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社区服务设施。
2024年,西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目前,旧改区域已完工移交,新建部分正在装饰装修和主体施工。
“改造之前,先进行精准摸底。”回顾西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过程,陈磊说,通过勘察测绘、民意调查掌握社区现状,形成改造意愿清单与建设总量,分类制定“拆改增”策略。
在城市更新中,哈密市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将系统观念贯穿始终,形成“体检先行—规划统筹—政策保障—方案引领”的城市更新技术支撑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这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高度契合。
改造之前,哈密市积极组织开展城市体检调研,为精准掌握城市现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目前,哈密市已完成中心城区5个街道、54个社区、410个小区、约3500栋住宅的调研工作,实现城市体检全覆盖。以城市体检成果和更新专项规划为有力支撑,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哈密市制定印发了《哈密市2025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央“无体检、不更新”的工作要求。
经过提升改造的哈密火车站站前广场(图/郑智维)
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哈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供热问题曾是哈密市12345平台收到市民投诉最多的事项。
“这些房子建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在建造时建筑体没有保温层或保温层较薄,塑钢窗户变形导致密封程度不佳,加之旧管网管径过小,整个供热效率就非常低。”陈磊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5年,哈密市投资4亿元,实施中心城区老旧供热管网更新改造项目、铁路片区地下管网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改造供热管网83公里,燃气管线146.2公里、排水管网5.14公里、供水管网6.17公里,改造户内燃气设施约3.45万套,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供热质量,保障居民温暖过冬。这一举措精准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这一阶段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哈密市坚持先听民意、后办实事。”陈磊说,“我们通过人大和政协民意征集、网络舆情、12345平台收集和向各成员单位及基层组织征集等多种方式,充分获取城市更新方面的群众诉求。”在城市更新中,哈密市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这与《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的“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高度一致。
公厕少导致市场周边如厕困难,广场配套设施不完善,线路老化或地下管网老化……以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原动力,哈密市探索形成解决群众诉求反馈生成一般项目和小微项目的工作机制。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今年,哈密市实施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效提升居民居住的舒适度。随着城区改造步伐加快,一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服务人。”陈磊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哈密市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服务体系,让“一老一小”得到充分关怀。
在一些改造项目规划中,哈密市专门设置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育与早教培训中心、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及半室外活动空间等多功能区域,这正是对中央“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要求的具体实践。
因地制宜,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更新路径
漫步哈密街头,既能感受现代城市的活力,又能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哈密市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着力打造“公园城市”。目前,已顺利完工27个“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并实施建设蓝绿空间织补9个口袋公园,为城市新增绿化面积17.8万平方米,让城市更宜居、更绿色。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改增”,而是城市颜值的提升、功能的再造,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治理水平的跃升。在改造过程中,哈密市注重因地制宜。
作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哈密火车站是哈密外在形象的亮丽“名片”。今年1至7月,平均每天进出站乘客1.35万人次。多年来,哈密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存在交通组织混乱、人车混行、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广场铺装及设施设备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展现哈密特色文化不足等问题。作为展示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改造后的火车站有力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提升改造,大幅提高了进出站行人、车辆通行效率,旅客乘车舒适度和体验感明显提升,城市形象与功能全面焕新,哈密火车站站前广场已成为网民打卡地。”陈磊说。
今年是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加速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的关键年。“哈密市正全力推进53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约261亿元。目前,已开工27个项目,完工10个项目,城市更新工作全面展开。”陈磊说。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哈密市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定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完全一致。
老旧小区改造、历史风貌保护、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配套完善……随着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一系列务实有效的项目正在落地实施。
城市更新必须坚持“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径。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哈密市正在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探索出一条具有哈密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9期、9月1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从群众需求端出发,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主题)城市更新的哈密样本》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