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记者 杨明方 李贤娜
新疆塔城,凭什么吸引人?
一座中国西北角的边城,凭什么吸引北广上投资者,不远万里重金布局?凭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疆第一,为企业服务的接诉即办质效全疆第一?
答案,写在国家战略里。新疆被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从塔城出发的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被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拟建成中国至欧洲最短、最快铁路通道。
答案,藏在独特资源里。这里碧空如洗、繁花遍地、美景如画,坐拥1000万亩良田、亿亩天然草场。风能等新能源相关资源富集,铬等矿产资源储量全疆第一。
答案,映在实干精神里。新疆塔城地委书记支现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塔城正紧抓历史机遇,展现“实干争先”的边城新气象,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中勇立潮头。
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车辆正在口岸排队出境。
民生周刊: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塔城作为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如何改变“偏安一隅”的边城形象,加速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支现伟:2024年11月,我到塔城任职就发现这里是典型的偏安一隅——自然风光资源富集,各族群众幸福安逸,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当前,新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塔城拥有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如果不思进取,必错失发展良机。
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我们将“塔城重启”第一步放在巴克图口岸。这里距哈萨克斯坦的巴克特口岸800米,是新疆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优的陆路口岸。当时,口岸人员流动已中断多年。秉持“能早一天是一天、能早一秒是一秒”的紧迫感,我们推出系列超常规举措,全力破解各类制约瓶颈,15天内重启人员流动。那一天是2024年12月6日,中断4年8个月的口岸自此客运、货运全面恢复常态化。
今天的塔城,有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1980年,深圳生产总值仅2.7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0.04%,至今增长超万倍。2024年,塔城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0.07%,未来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我和同事们说,40多年前,深圳也偏远,也守着口岸,却凭“深圳速度”建成国际都市;如今我们守着口岸优势,只要干部群众齐心快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传承“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开放精神,肯定能建成“区强民富”的新塔城。
奋进新征程,要提速提质。今年初,我在全地区提出开展党员干部“实干争先年”主题活动,突出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既大力选树实绩突出、干部群众公认的“快干之星”和“通办榜样”,也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乱作为、“躺平式”干部等作风问题。
同时,我们创建“塔快干”和“塔通办”两大服务品牌,在全地区营造“树正气、有情怀、敢担当、能扛活”的干事创业氛围。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勤奋务实、敢闯敢超,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发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支现伟(右三)在巴克图口岸调研。(图/汪春林)
民生周刊: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塔城提速发展中,怎样实现促发展、惠民生,怎样兼顾速度与质量?
支现伟:塔城坚持高速、高质量发展,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现在,我们的工作呈现“四个快”:
一是工作速度快。党员干部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锚定工作节点。今年地区项目集中开复工提前一个月,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项目施工提前两个月,重点项目环评、用地审批及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超过一半。
二是企业办事快。政务服务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重塑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模式。地区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材料减少39%,跑腿次数减少85%,“一起益企”接诉即办质效全疆第一。企业获得感、投资信心显著提升,今年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4%,增速居全疆第一。
三是诉求解决快。全面落实“接诉即办”、探索“未诉先办”,12345热线实现热点问题72小时预判、48小时预警、24小时干预。累计接听来电9.07万通,群众满意率99.85%,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问题7300余件。
四是民生工程快。十件“民生实事”加速落地:本科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天然气利民工程即将通气,塔城机场航线增至17个,今年1至8月航班进出港架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3.84%、45.7%,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创历史新高。
金风科技(塔城)风电装备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进行作业生产。
民生周刊:今年,塔城重点布局了哪些项目?
支现伟:今年以来,我们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长名单”“短名单”,精准招引有能力、有实力、负责任的大企业来塔城投资发展。
今年,我们在北京市、深圳市、乌鲁木齐市举办了3场大型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累计签约项目78个,签约金额1632.71亿元。目前,执行各类招商引资项目415个,到位资金378.96亿元,招引309个新项目开工建设。
新项目里,新疆信达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项目,是塔城转型、开发开放的典型。这一项目属于东西协作、央地协同,由江西省国企与央企合作、地方国投参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52天内就实现了从签约到开工。
从开发看,这一项目充分利用塔城风光资源与区位优势。塔城是新疆重要风光资源聚集地,已规划光伏发电场28个,可开发总规模1.2亿千瓦,项目落地后将成为就地消纳绿电的用电大户,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动力转化。
从开放看,这一项目引进领先技术,与哈工大等高校合作攻关“薄型化、高比容”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供应华为、比亚迪等国内企业,还借助中欧班列和口岸销往中亚,助力建设面向中亚的电子新材料出口基地,形成技术引进、产品出口格局。
新疆塔城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现场
民生周刊: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国务院批准、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特定区域。这个被称为“西部特区”的试验区有哪些发展机遇?如何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大局?
支现伟:试验区是对中亚合作、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我认为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有六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机遇。国务院批复设立试验区,赋予了财税、土地等先行先试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部分所得税。目前三一重能、金风科技等企业落户,上半年试验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3.1%。
二是中哈铁路机遇。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已于今年9月开工,2027年通车。相比第一、二亚欧大陆桥将分别缩短3000公里、1000公里。届时,年过货能力将从300万吨增至1200万吨,带动多式联运等产业聚集。
三是通关效率机遇。巴克图口岸位于试验区,拥有261年通商史。现在,口岸货物通关能力从50万吨/年提至300万吨/年,智慧系统上线后通关缩至10分钟内,还开辟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打造新能源大件进出口通道,后发优势凸显,有望成为中国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四是对外贸易机遇。我们今年提出“外贸两年翻番”目标,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等建设。今年1至7月进出口额达到110.58亿元,增速138.8%,边民互市贸易额占全疆80%以上,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变的潜力巨大。
五是对口援疆机遇。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援疆省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助力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辽宁产业园有序推进,塔城“十五五”期间将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六是跨境旅游机遇。口岸是人员往来的窗口,文旅产业潜力巨大。我们因地制宜推出入境旅游线路,开通国际客运班线,丝路文化商品城汇聚18国特色商品。今年1至8月,出入境旅客达10.49万人次,增长103.8%,创历史新高。
未来,巴克图口岸将成为中国面向中亚的国际贸易枢纽、跨境产业合作基地和人文交流窗口,将把试验区全力打造成向西开放的发展新高地,塔城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实干争先。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9期、9月15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