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明时指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近年来,国家推广三明医改的力度空前,已经从早期的原则性号召,发展为一套系统化、制度化且带有明确时间表和考核机制的顶层设计。这不仅是推广一套具体的医改措施,而是以三明经验为蓝本,在全国发动一场重塑医疗卫生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回望9年前王春晓博士的《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一书,其价值愈发凸显。本著作成书于2016年,它记录了一场“静悄悄”的地方医改试验的艰辛历程,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预演了此后数年国家层面力图解决的核心命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在卫生健康领域治理实践的窗口。
国家推广中的“密码解读”:本书为何历久弥新?
三明医改的成功,是基层在倒逼之下大胆探索的结果。而其后被国家认可并推广,体现了顶层设计善于发现和提炼地方智慧的能力。本书恰好处在这个结合点上,它既是基层探索的忠实记录,又通过学术提炼为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
在王春晓博士的笔下,三明医改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数据的波动、思路的修正、利益的博弈,这种细致叙事既是对改革复杂性的尊重,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中国医改的破局智慧与实践勇气。书中揭示的三明医改精髓在于“体系整合”,面对医疗、医药、医保三大系统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三明打出了纠治医药流通混乱、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创新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院运行机制等改革组合拳,构建了一整套彼此衔接、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打破了“三医”分头推进的困境。党委政府勇于改革创新,通过机制设计,各相关部门协同一致,站稳人民立场,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医改的讨论常常陷入“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二元论争。王春晓博士引入了“卫生治理”这一核心视角,精准地指出,中国医改的真问题是如何在一个复杂利益系统中实现系统治理。这一视角在后续十年政策推广中得到了印证: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组建,正是对三明“三医统筹”治理模式的制度回应;2019年《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提出的“7个领域24项重点任务”,本质上是将“系统治理”逻辑转化为可落地的政策清单。2021年《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广三明经验结合,强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体系整合”的智慧已成为共识。
尤为珍贵的是,本书对卫生治理能力的深刻剖析。三明医改从一开始就被其操盘手詹积富定义为“一场反腐”,其第一刀就斩向药品流通腐败链条,紧接着通过院长年薪制、总会计师制等制度创新,让医疗腐败失去存在空间。本书没有回避这一尖锐论断,王春晓博士指出,医疗腐败的根源在于卫生治理能力的薄弱,并以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其背后的治理逻辑,他记录了改革初期遭遇的阻力,并深入分析了三明是如何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医改领导小组、让医保从被动付钱变为主动战略购买者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来提升其治理能力,让“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理念走向实践。本书告诉我们,治理现代化并非总是温文尔雅的技术优化,在触及核心利益时,必须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充分的制度支撑。2023年至今的医药领域全链条反腐,可以视为国家为推广三明经验“清障开路”,并致力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制度机制。
阅读本书,我不断思考:为何一个地级市的医改实践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答案或许在于三明是一个真实的“政策实验室”,成功的政策试验需要及时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制度”,以避免人离政息的困境。正如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核心洞见“没有制度的充分支撑,创新可能陷入停滞”。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增长,还是具体的医改破局,其可持续性的根基,最终都深植于制度化的推广与支撑。
三明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而非“标准答案”。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巨大,简单复制注定行不通。王春晓博士指出,学习三明,不是去复制一个300万人口城市的模型,而是要去领悟其破局勇气、系统思维以及构建支撑性制度体系的方法论。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家层面一再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学习三明经验,基于本土情境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今年,国家卫健委已召开了5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展示各地在学习三明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探索。同时在福建三明、湖南湘潭举办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提出要“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医改典型”,其目的是鼓励各地在理解制度精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地化制度体系,形成百花齐放的改革态势。
总的来说,国家顶层设计对三明医改的推广,既体现了国家深化医改的坚定决心,也反映了国家在复杂社会治理中高超的政策智慧。时值当下,《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张记录改革举措的“实操手册”和治理“导航图”,指引我们理解三明经验的来龙去脉。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医改、关心中国治理现代化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穿透政策的迷雾,窥见一个时代难题被一点点破解的艰难与辉煌。
作者 | 谢丹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主管医师、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