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南塘镇村头坡村的圣女果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田畦,小心翼翼移栽幼苗;呵着白气调试滴灌管线,弯腰清理田埂杂草,清脆的谈笑声与翻土声交织,为这片曾经的撂荒地注入蓬勃生机。
自“百千万工程”部署以来,茂名市烟草专卖局精准锚定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渠道狭窄的核心痛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党支部领办+基地示范+农户参与”模式,通过盘活撂荒地、培育特色产业,让小圣女果成为村头坡村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蹚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与村民致富双赢的新路径。
党建领航破局:闲田唤醒“致富密码”
“过去村集体没收入,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守着薄田种水稻,日子始终没起色。”回忆驻村初期的困境,茂名市烟草专卖局驻村第一书记林营感慨万千。面对村头坡村的发展难题,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白天扎进田间地头勘察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夜晚走进村民家中拉家常、听诉求,精准摸清村情民意。
“村头坡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短周期、高收益作物。”经过多轮座谈研讨和市场调研,工作队发现千禧圣女果生长周期短、采摘期长、市场需求旺盛且耐运输,恰好契合村情实际,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最优选项。为打消村民顾虑,工作队创新推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整合土地资源,联动茂名烟草帮扶力量构建“公司(销售)+合作社+村集体”产销一体化链条,成功动员50余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筹集资金63万元,集中流转170亩撂荒地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产业起步“扶上马、送一程”。
靶向施策赋能:破解产业“成长烦恼”
“苗子长得慢、病害多咋办?”“果子熟了卖不出去岂不是烂在地里?”产业起步阶段,技术、资金、销路的“三重焦虑”成为村民的心头大石。对此,茂名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精准发力,打出“靶向破题”组合拳,联动多方资源破解发展难题。
在要素保障上,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务工人员,为村级产业发展筑牢基础;在技术支撑上,合作社引进专业技术团队,破解育苗、种植、管理等核心难题,同时搭建“田间课堂”,让技术员定期驻村手把手教学,从育苗、定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实现技术难题“当天问、迅速解”;在销路拓展上,全力搭建畅通稳固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型商超及生鲜电商平台,实现果品销售利润最大化,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
富民兴村结硕果:乡村焕发“新生机”
如今,村头坡村的圣女果基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基地”:年产量近50万斤,年产值达165万元,利润率超50%,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入股村民户均年分红6000元;种植周期内累计提供务工岗位5500人次,解决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发放务工工资近60万元,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
“以前在外地打零工,一年回不了两次家。现在在基地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比在外头强多了!”村民陈大哥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圣女果产业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闲置土地变“活”了,外出务工村民陆续返乡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路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村头坡村徐徐展开。
从撂荒地到“致富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茂名市烟草专卖局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用小小的圣女果结出了乡村振兴的“甜果实”。下一步,茂名市烟草专卖局将持续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不断完善产业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乡村借产业发展实现蝶变升级。
(林万良 刘鹏)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