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以“一片叶子”,撬动“禅茶文旅”富民产业
来源:民生网
2025-11-06 10:41:40

秋冬时节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巍峨山峦如黛,数千亩茶园铺展成碧绿的波浪,青瓦白墙的民居嵌在绿水青山间,千年古刹灵光寺的钟声随风远播,小桥流水勾勒出客家乡村的诗意画卷。

这片曾藏于粤东深山的村落,如今靠着一片“绿叶子”搅动起发展热潮,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走出了一条茶文旅融合、企农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阴那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先后获得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多项荣誉。

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依山傍水的秀美风光。梅县区雁洋镇党政办供图

“以前种茶全凭经验,一斤鲜叶卖不上价,现在跟着公司学技术,标准化种植的茶叶根本不愁销。”正在茶园管理的村民李大叔说。阴那山800多米的海拔、温润的气候孕育出优质茶品,种茶制茶是村民世代相传的营生,但过去“散种散卖”的模式始终难以形成规模。

改变始于产业模式的升级。阴那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华银茶业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56户农户走上专业化种植道路,从育苗、施肥到采摘全程制定标准。同时成立的灵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配齐30多套制茶设备,定期组织茶农外出考察学习,还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生产资料 。

合作社负责人李赞隆算了笔账:“现在全村茶叶年产量约43吨,产值达1600万元,比合作社成立前翻了近一倍,单是合作社就为村集体年增收6万多元。”如今,华银集团的新茶厂正在加紧建设,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标准化水平,让“绿叶子”真正变成“金叶子”。

一年四季,阴那山茶园周边都有鲜花绽放,鲜花花瓣与翠绿茶芽相映成趣,吸引游客循着花香而来。“沿着茶垄赏花,累了就到茶寮品新茶,这种体验太惬意了。”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举着手机不停拍照,身后的打卡人群络绎不绝。

这是阴那村“禅·茶·花”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梅州市阴那山文化生态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振华道出其中门道:“禅是文化积淀,茶是产业基础,花是引流载体,三者联动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比如在今年的樱花节期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了粤东旅游“顶流”。

 客流带来了商机。景区内48间商铺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一家客家特产商店张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许多游客闻‘香’而来,茶叶、客家腌面卖得最好,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这些商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而村史馆、乡村驿站则留住了乡愁记忆,让游客在茶香中读懂客家文化。

“自家房子改造政府给奖补,参与环境整治能换积分兑日用品,咱村民越干越有劲头!”村民温阿姨指着门前刚种的牡丹樱介绍,这是村里“认种认养”活动的成果。2023年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后,阴那村联合本土企业华银集团,推出了一系列共建举措,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

华银集团捐资2000多万元,牵头推进三大民生工程:732万元用于党群服务中心升级、阴那溪治理和生态景观提升,解决了污水横流、供水不稳等老问题;2000万元推动253座民房风貌改造,青瓦黛墙的客家格调与古刹茶园相得益彰,还完成1.5万米“三线”整治,让乡村“天际线”更清朗。在绿美建设现场,2024年种下的上万株杜鹃、彩叶蕉等已吐露新枝,2025年春新种的1660株牡丹樱、金丝楠木正扎根沃土,“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了村民的日常 。

如今的阴那村,茶垄间藏着增收希望,花海里涌动旅游热潮,民居中透着客家韵味。这片被茶香浸润的土地,用“产业兴、文化旺、旅游热、百姓富、生态美”的鲜活实践,为乡村振兴描绘美好画面。

(黎剑 管彦豪)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