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河实施“叫应帮解”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来源:民生网
2025-11-17 17:39:16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双丰镇五星村村民刘时友紧握着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林的手激动地说:“项书记,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和村里200多户人都是我的救命恩人!”四个月前,刘时友确诊重病急需手术,却因高额费用犯难。 

项尔林得知后,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捐款,同时将情况反馈至镇“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专班,不仅及时筹齐手术费用,还协助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帮其渡过难关。

之所以能快速响应、高效解困,核心在于白河县今年创新推行的“随时叫、即时应、全力帮、用心解”(简称“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强堡垒、聚合力、建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实干力度厚植民生温度。

强堡垒  上下贯通即时应

10月下旬,持续降雨导致卡子镇友爱村四组小沟水厂被山洪冲毁堤岸。网格员周基春巡查时发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到镇、村“叫应帮解”工作专班。专班迅速反应,仅用两个小时就清理了落石恢复交通,并在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群众注意安全。

周基春表示:“自从有了‘叫应帮解’工作机制,我们网格员反馈问题更方便,镇村解决问题也更迅速了。”

群众有需求,组织即时应,关键在需求与举措的精准对接。白河县一方面向社会公布201部民声呼叫专线,拓宽反映渠道,让“诉求”直达“病灶”;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村民小组会、居民院落会、乡贤议事会、民营企业恳谈会,以及开门接访、上门走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的“四会四访”活动,推动党员干部、网格员深入群众,主动摸排意见、建议与诉求,精准“对症下药”。

机制运行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出实招强化响应效率,卡子镇在村(社区)公开栏设置“问题墙+回音壁”,公示群众诉求与解决情况,接受监督;冷水镇建立回访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干部办事能力;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截至目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3892件,办结3741件,办结率达94%。

聚合力  同题共答全力帮

立冬以后,天气渐凉,白河县河街社区广场舞队员们的心里却暖意十足。此前,广场电源点位少、照明亮度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在“叫应帮解”机制推动下,白河县住建局牵头破题,不仅新增6个安全电源点位,还同步升级照明设施与绿化景观。“现在不用抢插座,广场也更亮堂,大家跳舞时的心情越来越好了!”居民纪洪玲感慨道。

“叫应帮解”的“全力帮”,核心在联动协调、同题共答。机制明确“分类研判、分级交办、闭环管理”原则,将群众诉求按政策咨询、意见建议、发展愿望、民生诉求、矛盾纠纷、信访事项等类别规范登记,一般问题按职能直接交办,复杂、重大、紧急问题由工作专班办公室研判后统筹交办,推动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对所有交办问题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明确办理单位、时限与要求,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为进一步凝聚合力,白河县还完善落实“支部联建”“结对帮扶”“两包一解”“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等机制,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已整合资源帮助基层党组织完成各级专班交办问题与诉求756件,化解矛盾纠纷865起。

建机制  常长兼治用心解

近日,在白河县调解协会等专业力量的介入下,一起拖欠劳动报酬纠纷成功化解,这已是该县司法局深化“叫应帮解”机制,通过“专业力量+专班服务”,成功解决的第8起外出务工人员劳资纠纷类问题。

“叫应帮解”不止于“解决一件事”,更致力于“化解一类事”,实现常长兼治。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统筹政策、整合资源、服务下沉、结对帮扶等方式,对群众诉求“一对一”落实,健全完善“一说两讲”解纷机制、外出创业务工人员法律维权“专业力量+专班服务”等制度机制24项。

截至目前,已解决民生诉求问题987件,协助群众实施增收项目236个,破解企业发展难题89个。社情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近4个月来,白河县群众反复投诉率下降3%,群众满意度提升9%。

(郎海侠 董意丽)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