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更要“扶心”,“输血”更要“造血”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2018-01-11 10:43:32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如是说,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有超过7亿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精准扶贫”“绿色减贫”等更是成为世界减贫合作与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扶贫新样板,引起世界瞩目。

2017年12月29日,群众在贵州省龙里县龙领苗绣手工坊刺绣,传统苗绣助当地贫困户增收。人民视觉

“我认为中国减贫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40%下降至现在的10%,大多数贡献来自中国,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国减贫的经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这样评价。

事实上,除了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针对本国想出了一些减贫妙招。

结束巴西驻外工作回国后,我脑海里还是不断浮现出贫民窟孩子们的笑脸,他们说,“我想成为下一个内马尔”“我想读书”“我想住上新房子”,看着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充满的期待,再看看贫民窟里面污水横流的街道,我的心里一阵阵疼,但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横亘在他们与梦想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贫穷。

2017年11月1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潘塔纳贫民窟里,许多孩子不顾危险,泡在池塘中捉青蛙补贴家庭收入。人民视觉

巴西在过去的近20年间一直致力于与贫困做斗争,并取得了不少成果。2003年,卢拉政府主导建立了“家庭补助金”计划,以现金补贴低收入人群。此政策使得巴西在相当长时间内被看作“拉丁美洲反贫穷”政策的标杆,也曾被媒体评价为“消除贫困最好的武器”。

不同于其他一般社会计划,巴西的“家庭补助金”计划是一项有条件的现金转移计划,通过该计划,家长可以每月固定获得政府给的70雷亚尔(约合30美元)的补贴,条件是家里年龄在6至15岁的儿童在学校的出勤率达到85%以上,16到17岁孩子出勤率则需至少达到75%;此外,还要求7岁以下的儿童接受各种必需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注射。

2017年7月17日,泰国孔敬农民在农田中劳作。人民视觉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发布的2017年《发展融资:进展与展望》报告显示,如果不加强国际合作和国家层面的行动,到2030年,全球仍将有约6.5%的人口面临极度贫困的威胁。而这些贫困人口不少就位于发展中国家。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米农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基础。在位于泰国中部的素攀武里府,索奇正在稻田里忙活着。他虽然只有3莱土地(1莱约合1600平方米),但每年有两季可以种香米,其他时间用来种植豆类,在土地的周围还可以种植一些果树,这些收成足够自己家人生活,而且还可以赚取一些收入,“我听从了国王的指导来耕作,我们一家能够衣食无忧”。索奇口中的“国王的指导”,指的是泰国已故普密蓬国王在上世纪提出的适足经济学理论,“让受助者自立,才是持久的帮助”这已成为二战后泰国减贫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除了发展中国家,不少发达国家的部分区域也面临着脱贫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法国经济遭遇寒冬,失业人口增加,贫困发生率也因此上升。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法国有8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全国约14.2%的人口月收入不足1008欧元,贫困发生率高于经济危机之前。法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持续提高就业团结收入额度、修改家庭补助计划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贫困问题的恶化。就业团结收入依据人群划分为基本型和就业型,前者针对失业者,相当于最低收入保障;后者针对贫困劳动者,相当于就业和再就业奖励,为其拮据的生活提供补充收入。此举一方面增强贫困人口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引导失业者进行再就业,鼓励人们通过就业摆脱贫困。

可以看到,不管是中国、巴西、泰国还是法国,扶贫都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就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摆脱贫困,要“输血”更要“造血”,扶贫不仅是扶到点上,更是扶到心上,帮助贫困民众树立信心、感到暖心。不仅要解决贫困民众暂时面临的生活困难,更是从根本入手,做好长远规划,让贫困民众自己具备谋生技能,让扶贫成果可持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王海林)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