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码联城:让公共交通“互联网+”升级经验
来源:民生网
2018-02-12 16:04:14
摘要:“小码联城”是怎样一家公司?其如何助力公共交通领域“互联网+”升级?

自公共交通行业诞生以来,全世界城市的交通管理者就努力持续将信息技术与乘客服务、管理体系、线路规划紧密相连。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下的公共交通行业的管理者更是如此。近年来“移动互通”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和全新思维。在这种环境和趋势下,小码联城诞生了。为此,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对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志宏,就“小码联城”是怎样一家公司?其如何助力公共交通领域“互联网+”升级?等问题进行了专访。

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志宏  梁永 摄

《民生周刊》:小码联城是怎么样的一家公司?

李志宏:小码联城是2017年成立的一家致力于全国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实际创立之初,小码联城先有业务才再有的公司。小码联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武汉公交的项目。早在2016年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实现武汉全市400多条线路,超过11000辆车覆盖手机扫码乘车服务。到目前为止,实名领卡量已经将近500万张,最高峰日支付破百万笔,行业内反响很大。小码联城成立后,随着蚂蚁金服注资,在公共交通领域发展越来越快。截至目前,小码联城已经服务于全国70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交通卡机构。目前还扩展到多个海外城市。预计2018年小码联城将服务全球超过数百个城市。

《民生周刊》:是什么想法让小码联城去从事这个行业?

李志宏:在2016年的蚂蚁金服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首次提出了关于大数据云技术、普惠金融在公共交通领域里的应用。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涉及到每个老百姓的出行,作为“吃住行”最重要的一环,蚂蚁金服则提出可以让支付宝通过移动支付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刚好前期小码联城与各地的公交地铁企业也有一些技术上的交流,在传统公共交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把整个的移动支付、把马云先生提出的“五新”概念,与传统的公共交通做结合,能够通过“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的沉淀,能够有一些新的碰撞,这是当初的想法,也正是有这些想法,我们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民生周刊》:现在公交服务的用户数据概念是怎么样?

李志宏:移动支付上线的时间不一样,比如武汉的公交车保有量在1万左右,电子卡的领卡人数在运营初期第一个就突破100万,目前已经将近500万张。每天的交易笔数在最高峰值可超过100万。全国10个省会城市,其每天数值肯定超过1000万。2018年小码联城将服务全国8到10个城市的地铁,以及10到15个省会城市公交系统,进驻全球数百100个城市,占整个公共出行市场过半份额。对于全国的运营,2018年达到数千万笔日交易规模只是公司内部最基本的及格线。这个基数和体量完全大大超过了网约车+共享单车的总和。作为小码联城而言,我们更在乎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公共交通行业,更进一步提升公交地铁社会能效,从而造福于乘客、造福于社会。

天津公交全线开通扫码乘车服务  梁永 摄

《民生周刊》:从去年8月份开始帮助天津公交移动支付升级,目前发展的怎样了?

李志宏:我们是在天津十三届全运会之前与天津公交达成深度合作,为了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全运会期间公交系统升级和服务,全力配合天津公交成功部署16条公交线路,让参会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各界的代表和观众领略到了天津公交在互联网移动支付这一块的风采。现在再次与天津公交集团合作,把原先的乘车码升级为“天津公交电子客票”,不仅开通了天津市区所有线路全覆盖手机扫码乘车,还增加了线路查询、乘车查询等内容,并为未来开发个人定制电子票、学生电子票、免费乘车电子票等乘车支付方式提供了空间。2.6号天津公交电子客票上线当天,领卡量超过12万张,截止目前(2天时间)总领卡量超过30万张。

《民生周刊》:移动支付使用过程当中,技术层面的难点怎样实现?

李志宏:在公交支付的这个领域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实现的时间节点和效率上。众所周知在高峰时段,公交车上下客流非常多,要求时间非常快。在行业中有一个既定标准,即从刷卡到刷卡完成到扣费,整体时间要求在300毫秒以内。因为使用手机支付,通过传统的4G或者手机的通讯与后台做了响应,从前端发送数据到后台收到数据再反馈回来,肯定会有一个时间差。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小码联城联合蚂蚁金服和各地公交公司,包括各个设备厂家共同推出了双离线的二维码扫码技术。双离线指的是手机处于离线状态,比如说飞行模式,手机在处于无网络连接的状况下,也不影响扫码的正常使用和扣费。也依托了支付宝强大的个人信用兜底能力,每个用支付宝的乘客都有一个芝麻信用分,随着我们不同的芝麻信用分的高低,它会对有这个小额的消费产品授权,我们可以“先享后付”,即为先乘车服务后付款。

《民生周刊》:在手机欠费或是手机没有信号的同时,也可以完成移动支付是吗?

李志宏:对的

《民生周刊》:除了在公交领域上有合作以外,在地铁其他交通领域是否还有合作?

李志宏:在2018年1月1日,小码联城与西安地铁、蚂蚁金服共同推出西安地铁全线开通手机扫码过闸乘车服务,同时,当天还推出了有小码联城开发和运营的“西安地铁APP”。这是国内首个同时上线支付宝西安地铁电子卡和西安地铁APP扫码应用程序,也是小码联城首个地铁合作运营项目。西安地铁1月10日统计10天实名注册用户已超过一百万,日均支付数据来看,第一天就超过10万人次。下一步,小码联城还会为西安地铁围绕“西安地铁APP”,这将成为一个“终点站一公里生活圈”的示范样本,将地铁和新零售结合,把移动支付作为切入,催生更多的跨界合作与商业模式。

西安地铁全线开通扫码乘车服务  梁永 摄

《民生周刊》:移动支付对城市的公共交通带来哪些有利的促进?

李志宏:有,影响非常大。小码联城希望优化城市公共出行的资源配置,通过运营,从数据的角度,从整个大数据、支付数据、公交的调度数据、公交车客流量等不同维度的数据收集和沉淀后,希望能够对公交传统的运力,包括它的线网规划、站点设置、线路的调整排班等等,做出一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调度。基于互联网数据智能调度平台的实施和应用,能够让城市整个交通变得更加有序、高效。

《民生周刊》:小码联城给他们提供过哪些可行性的方案或建议呢?

李志宏:有,在之前服务过的一些大型城市里,我们经过数据的分析以后,给公交提了很多优化的建议和改进改善的一些方案,其中包括一些站点的优化配置,比如原先的一某一路车,可能某几个站点客流并不是太多,其隔壁站点的客流非常大,但是隔壁站点路过的公交车数量却不多,所以经常导致拥堵。通过建议,在此做了线网规划,增加了客流量较大站点的公交车班次,从而缓解了整个道路运输,对我们来说,其实是希望能够做到整个公交集团的运力和客流的匹配相吻合,在高峰期的时候,有更多的车辆服务于更多的用户。平谷期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车进行调整休整,从而节约成本与支出。目前,城市交通的问题,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无法解决的。它们只是为乘客提供眼前的便利,却占用了本就紧张的公共资源加大社会的负担,终归会伤害到更多乘客的根本利益。小码联城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减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城市、车辆、用户”带来可持续的收益,作为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的首创者,这也是我们成立的初心,更是对公共交通行业的全新展望。

作为中国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营商小码联城而言,不仅肩负着帮助国内更多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变革和升级,同时,还要以更开放的、多元化的技术和经验服务于世界更多国家。“为行业创造更多价值”为使命,让公共交通行业的最终受益者乘客享受互联网+低碳出行带来金融便利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能力,让公共交通领域“飞”起来。(吕仲涛 梁永)

(责任编辑: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