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荔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荔波

荔波:实施“思想扶贫”聚力拔“穷根”

来源:民生网2018-06-08 15:16:25 聚力 穷根 荔波 思想

“群众思想不‘脱贫’、干部思想不‘绷紧’,脱贫攻坚就只能是党委政府一厢情愿。”荔波县佳荣镇党委书记莫灿永说,“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通过党组织‘领’、机关干部‘帮’、农村党员‘带’,精准实施‘思想扶贫’,破解贫困群众‘不想脱贫’的难题和干部厌战心理。” 

初夏时节,刚下完一场雨,佳荣镇威岩村的千亩桑园里,桑叶蔚然成荫,贫困户陈国军忙着打理桑叶准备出炉新一批蚕茧。

“只要好好打理,这批蚕宝宝的蚕茧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陈国军捋捋胡子对市场充满信心。 

陈国军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佳荣镇威岩村近千名贫困户的生动写照。

如今,威岩村已经从空心村蜕变为实业村,被冠以各种称号,牛家村、小康村、集镇中心、南门边贸枢纽....,这些细微变化正是威岩村从“保姆式”帮扶向“授渔造池”转型,推行思想扶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塑造“我要脱贫”共识

群众思想不“脱贫”,积极性不高,仅靠外力推着干,脱贫攻坚就难以形成合力。威岩村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思想动员、思想指引的政治优势,开展骑兵夜行宣讲、赤脚走访宣讲,把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起来,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陈建敏一家5口人,曾经由于女儿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

“以前我除了种田,没有其他想法。后来,他们经常到我家做思想工作,帮助办理扶贫贷款,动员参加桑蚕培训和自己搞孔雀养殖。今年我种了3亩桑园,卖了十几只孔雀,一下子就脱贫了。”陈建敏对笔者说。

陈建敏口中的“他们”就是扶贫干部。该村三十多名党员干部与236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参与“思想扶贫”400余人次,化解贫困群众思想“疙瘩”20多个,形成了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促脱贫的强大思想合力。

凝聚“我敢脱贫”锐气

威岩村从宣传引导、励志教育、典型引路三个方面入手,实施“志气扶贫”,着力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导致的“不敢脱贫”等突出问题,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

5月25日,天刚亮,威岩村六组的韦育付夫妇就开始在自家养殖场忙活起来了。

韦育付说:“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很多活干不了。但人穷志不穷,扶贫干部给我指了一条发展生态养殖的路子,我也没底气,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干着干着他们鼓励我,就做起来了。”

“韦育付家变化确实大,以前觉得他有残疾,很可怜。”邻居告诉笔者,“现在看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小日子越过越有味道,我们如果还在穷的叮当响,都丑样!”

“实施‘志气扶贫’,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志气和勇气。”驻村队员甘明说,实施结对帮扶以来,通过思想动员、免费治病、危房改造和扶持发展养猪,柏家最终脱贫致富。

激发“我能脱贫”勇气

威岩村通过创新惠农举措、培育富民产业、增强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威岩村支两委搭建乡贤议事平台,构建了“村两委+乡贤参事会”治理模式,积极引导乡贤参事会建立乡贤参议制度和乡贤志愿承诺制度,组织乡贤参事会成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参谋建议、示范引领、推动发展、评议监督等作用,并建立了“威岩乡音”微信群,村“两委”干部和乡贤参事会成员均在群里,村里大事小情在群里即时发布,组织内外乡贤议村事、帮民困、叙乡情、话发展、提建议。精准实施“能力扶贫”,着力破解贫困群众“不能脱贫”难题,让群众行动起来,坚定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惊蛰刚过,笔者到威岩村平木坚果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夜访,合作社负责人欧海说,“树立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关键要靠服务发展和产业组合的成效来支撑。”

该组根据威岩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指导11家贫困群众成立合作社、总投资142.5万元,在全县率先实现贫困村扶贫产业全覆盖,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贷款60万元,带动165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蚕宝宝变钱宝宝

点燃“我可脱贫”希望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是威岩群众的主要致贫原因。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教育、医疗先锋三支尖刀队,该村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扶贫”,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思想,真正实现威岩村“造血脱贫”,营造“创业光荣、脱贫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举行“志智双扶  感恩奋进”思想扶贫动员大会暨首届“风情六月六 飞歌月亮山”布依歌节活动,旨在通过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激发广大村民创业发展和振兴乡村的热情,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点燃“我可脱贫”的希望。

威岩村贫困户邱东喜从小体弱多病,日常开支靠兄长接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开展“文化扶贫”以来,医疗服务队定期到邱东喜家中送药,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学习养蜂技术,并帮助申请扶贫贷款开了养蜂场,6月7日,迎来了佳荣镇威岩村独家组割蜂蜜的日子,目前独家组有两个养蜂户,共养蜂50箱。在邱东喜家,其表弟、“荔波养蜂第一人”陈文宝前来指导割蜂蜜。经邱东喜介绍,目前在表兄陈文宝的指导下,共养蜂40箱,每箱蜂可以出蜜4到5斤,每斤卖150元。一年可以割蜜两次,这样算下来仅靠养蜂就可以收入5万以上。

在威岩村,目前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邱东喜一样的自主创业户,利用威岩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大胆学技术,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走上致富之路。“通过文化宣传,主动帮助贫困户疏通因长期贫困造成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参与精准脱贫,这是‘文化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村支部书记欧启正介绍。

2017年以来,工作队共服务贫困患者和贫困学生300多人次,落实帮扶资金30多万元。

养蜂酿造甜蜜生活

培养“我会脱贫”能力

针对贫困户大多学历较低、观念保守落后、缺乏致富技能的问题,威岩村利用丰富的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通过示范基地调训一批、转移就业选训一批、乡土人才实训一批等方法,开展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自主创业技术指导,解决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不会脱贫”的问题,实现由“口袋扶贫”向“脑袋扶贫”的转变。

“刚开始,帮扶人动员去学技术,我都懒得去。”威岩村脱贫户欧老三告诉笔者,“没想到培训真管用,现在我家的黑毛猪供不应求。”

据统计,示范基地培训贫困群众1500多人次,800多人人成功转移就业。牛产业成为威岩村的典型产业,养殖牛6000多头,威岩村养牛户被广泛称为牛家军挺别大山,这些专业培训又推动新兴产业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形成“产业转型+精神扶贫+持续发展”新模式。

(金建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