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王厚鑫的“三个家”

来源: 民生网2018-07-27 10:14:04 三个家 王厚鑫

王厚鑫是我的老同事,第一次见到他是2004年,第一次见面只知道他是部队回来的,来支队搞排爆工作,过了没有多久我就调走了,老王来支队算起来已经有16年了。等我回到了特警支队,王厚鑫还叫“老王”,还是那样整天乐呵呵的,还在搞排爆工作。他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总说自己很普通,是92岁老母亲的儿子、部队培养的军转干中的一员、从警16年的基层民警,我理解老王,老家、部队、警队就是他的“三个家”里,里面饱含着他的三重“情”、三份“爱”。

“孝当先,母亲是最大软肋”

这些年,江西泰和县禾市乡瓦坞行政村的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匆匆的驿站。2010年老王父亲去世后,92岁的母亲就一直生活在老家,为什么不接到金华来住?老王说,老母亲不想长时间住在外面,不习惯,落叶归根,我不想违背老人的意愿。这虽然成了他心里最愧疚的地方,但他认为顺着老人的心意,让他开心,才是孝顺。

一向专注事业,在爆破场上无畏生死、冷静沉着的他,每每谈起母亲,总是露出柔软的一面。老王对家人的好,在支队是个“美谈”。老母亲来金华,老王会经常带着老母亲到街上去逛逛,这时候老王总是要牵着母亲的手,老母亲却不肯让他牵,表示自己能独自行走。老王说,在街上经常会有群众好奇的看着他们,有一次当他们走到商场手扶电梯口时,老人家不知道该怎么上电梯,老王哈哈一笑,一把抱起老母亲就上了电梯,下了电梯才把母亲放下。老王说,我这辈子要感谢三个女人,一个是母亲,还有二个就是妻子和女儿。我的母亲虽然生活在农村,没有什么文化,但她从小要求我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娶了一个与我同心的妻子,我无论在部队和公安,时间上都是身不由己,每次母亲生病都是妻子回去照顾,维修老宅妻子回去操办,每年都由妻子接送母亲来回;因为职业的关系,女儿从小我照顾时间不多,但我对她要求挺严格,这个可能和我在部队时间长有关系,但女儿很懂事,从来不给我惹麻烦,当我心烦的时候,她还会逗我开心,是我的贴心小棉袄。老王每说起家人都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专业军人,退役不能退志”

老王是那个年代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高中毕业后,在村里的小学当民办老师,有一天村支书对他说:“现在再招兵,你是老师应该带头”老王说:“好!”就这样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到了部队,因为老王高中文化,人又勤快,被选为勤务兵,并被领导推荐报考军校。通过一级级考试,老王不负所望,最终考上了长沙工程兵学院,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部队军官,每每说起这段往事,老王不无感激的说是我的老连长改变了我的命运,老王常常自诩“每个人都有青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芳华”,21年的部队光阴,让忠诚与担当成为老王身上独特的“军人气质”,从未褪去。部队是他成长的第二个“家”。

2002年老王从部队正营专业,成为了金华市公安局一名民警。他说,我很迷茫,我回到地方能做什么呢?当时我就是想找个稳定的工作,多陪陪家人。后来局领导找到了我,让我发挥在部队学习到的特长,从事排爆专业,我想都没有多想,一口就答应了,心里特别高兴,我又可以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了。在这个岗位上老王一干又是16年,每一次有涉爆现场,上级指令一发出,老王立马带着徒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完问题,低调的离开,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这样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过了16年,当有荣誉和掌声时,他都会说:“这只是我一份工作和责任而已。

“我来!生死边缘行走58次”

入警16年,支队里从领导到刚入警的小伙子都爱称王厚鑫为“老王”,朴实、温润的老王身上似乎有一种独特的“磁场”,总让人感到很亲近。很多民警说,“老王”是战友、也像家人。

老王今年55周岁了,但每次在危险涉爆一线,那句“我来”总是喊得比年轻小伙子还响亮。

他年纪大,有时候喜欢摆老资格,每次在高危涉爆处置现场时,他都要别人后退,直至退出警戒区,这时他带领他的团队向前走。每次因为办案需要,要拆除炸弹提取证据时,他马上会说:“我年纪大,经验丰富,我来!”每次要转移高危炮弹的时候,他马上说:“我年纪大,你们太年轻,我来!”但他也有吃不消的时候,在一起连环爆炸案中,当要排除第二枚炸弹的时候,他说:“排爆服太重了,让我休息一下,喘口气再处理。”“我来”两个字已经成为了他在现场的口头禅,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了“我来”来个字,但当你事后细细体味时,你会感到一种力量直冲你的心头。老王私下也会说:“现在我有点力不从心了,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会抖,希望我的徒弟赶紧成熟起来。”说到这里,老王的眼神中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老王平时很随和,但在处置中却很固执。有一次出现场,根据炮弹的威力,我们将半径500米的现场进行了封锁,在封控的6个多小时中,老王三次过来和我讲,抓紧处理,让老百姓等这么久,我实在是不好意思。等要销毁这枚炮弹时,老王却坚决喊停。他发现有黄色液体渗出,怀疑是细菌弹,他说如果引爆我们就是祸害当地的老百姓,是罪人。他经过反复求证和化验,确认不是细菌弹,才最终引爆。当一枚穿甲弹落入了金华某村时,当地百姓因为历史原因是闻弹色变,部队专家提出就地引爆,引爆势必造成旁边十几套房子的毁损,当地老百姓和政府都不同意这样处置。老王到现场了解分析后,毅然决定:“我们来!”事后老王对我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母亲现在还住在农村,农村造一套房子不容易,那是他们的命,炸毁的虽然是他们的房子,但伤害的是他们的心,我们必须上。事情处理完以后,我们回到该村进行回访时,老百姓会亲切的说“救星”来了。

对于一个爆破手来说,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生死博弈。我从没问过老王,穿上那35公斤重的爆破服,进入只听得到自己呼吸和心跳声的“无声世界”时,会不会紧张,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惦念千里之外的老母亲……面对极度的危险,一步步靠近的底气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了解老王,他一定会淡淡的告诉你,“这是警察的天职”。

(叶骏​)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