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一切尽在掌握,这样的保险要不要来一打?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08-08 11:51:01 要不 财经

94384_500x500

请闭眼,跟我穿越到2030年——

早晨上班,你坐进自动驾驶汽车,“数字助理”马上规划了一条路线,并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获得实时保费情况,你发现这条路线由于交管系统升级,最近的事故和汽车损坏概率下降,保费较之前降低了4%-8%。

当你驶进目的地停车位时,不小心撞到停车标志。车内诊断系统立即确定了损坏程度。你对车辆右前保险杠区域和两处周围物体拍照、同步上传智能定损平台。坐回车里,仪表盘屏幕已显示车辆损坏情况,并告知保险理赔已被受理,无人机正赶来进行现场勘验。替代车辆到达之后,受损车辆将自动驶往附近的修理厂……

上述情景看似科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麦肯锡最新发布的《保险2030: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写保险业》报告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模拟人类感知、推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彻底改造保险业的方方面面。

你准备好了吗?

投保几秒钟、理赔几分钟,人工智能或重塑保险业

风险无处不在,保险业的“生意”便无处不在。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多个领域提高人们识别、管理风险的能力,对保险业的影响,有四个大趋势。

一是互联设备的数据大爆炸。

未来10年间,带有传感器的设备遍布各处。南美州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不会再被放大为亚洲地区的台风,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一方面,现有设备例如车辆、健身追踪设备、智能家居助理、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会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各种新型穿戴设备也纷纷出现。保险公司可利用这些设备带来的海量新数据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并进行个性化定价、提供实时化服务等。例如,连接到精算数据库的可穿戴设备能精准地算出个人风险指数,用来厘定寿险和意外险保费。

二是机器人将越来越流行。

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25年,3D打印建筑将会普及,可编程自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自动耕种设备和增强型手术机器人也将在未来十年具备商业可行性。到2030年,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比例将超过25%。保险公司需要认识到,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改变风险池和用户预期,并催生新的产品和销售渠道。

三是开源与数据生态系统。

开源协议因此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数据能够在不同行业进行共享。例如,可穿戴设备数据将直接传给保险公司,联网家居和汽车数据将通过亚马逊、苹果、谷歌与各类消费者设备制造商予以共享,基于共享数据的风险定价和产品开发将成为常态。

四是认知技术的进步。

保险公司可以采用新的模型,不断学习和适应周边环境,创造新的产品类别和交互技术,同时对潜在的风险和行为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应对。

基于这四个趋势,保险产业链包括定价、分销、承保和理赔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销售环节,购买保险的流程更简洁高效。只要拥有足够的个人行为信息,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了解风险概况,即时核保和快速分销产品将进入大众市场。投保汽车、商业或人寿保险的时间周期缩短为几分钟甚至几秒钟。

此外,区块链驱动的智能合约将通过客户的财务账户即时授权支付,并基于使用情况进行动态付费。

到2030年,眼下的百万保险代理人,可能也会与“机器人军团”兼并重组。一名代理人使用AI机器人助手后,可以干之前几个代理人的活儿。

保险产品也将更加细微贴心,可以细分到手机电池保险、飞机延误险、家庭洗碗机和烘干机保障险等不同的覆盖范围,客户还能进行个性化定制,并立即比较不同保险公司的价格。

在承保和定价环节,到2030年,大多数针对个人和小企业的寿险、财产险,将不再使用人工承保,基于技术驱动的承保将只需数秒时间。在某些领域,价格竞争加剧,利润率微薄是常态,而在另一些细分市场,独特的保险产品能够提高利润率。消费者可获得实时定价,并在了解行为如何影响保障范围、风险可保性和保费定价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理赔环节,到2030年,保险业的理赔岗位将比现在减少70%-90%。高级算法的帮助下,个人和小企业的保险理赔基本实现自动化,理赔时间将从目前的几天大幅缩短到数小时乃至数分钟。

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和数据捕捉技术组合,比如无人机,将基本取代传统的人工报案方式。损失发生之后,理赔分类流程和维修服务将会被自动开启。家庭对物联网设备的使用会越来越多,比如监控水位、温度和其他关键风险因素的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在风险出现之前预先警示住户和保险公司。

与此同时,对于大规模灾难的理赔,保险公司会利用一体化物联网、车载信息系统和手机数据,实时监控标的物受损情况,将理赔预先备案,将损失情况同步自动提供给再保险机构,从而加快再保险资金的流动。

怎么样,这样的保险行业是不是让人觉得科技范十足?新科技不仅给行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也给消费者一双如炬慧眼——诚如麦肯锡报告所言,届时,保险价格将变得更透明、机器代理人不敢随意开口大忽悠、拒赔惜赔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做好准备迎接行业变局,保护消费利益监管要做“定海神针”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大踏步走进保险业全链条,为传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国内保险业首笔无人工干预的“全流程AI快赔”理赔完成。广州的张女士在上传医疗凭证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收到了理赔款项。泰康在线曾表示,通过“推荐引擎”向不同的用户推荐焦点产品,形成“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推荐方案,使同期保费收入较之前提升了10%。

目前,国寿、人保、泰康、太保、平安、太平、新华等大型保险公司纷纷设立了互联网保险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并推出各自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比如平安科技2017年就推出基于AI技术的“智能保险云”,包括“智能认证”和“智能闪赔”两大产品,融合了人脸识别、语音语义识别和声纹识别等17项技术,为客户建立生物档案,解决了理赔难这一痛点。泰康在线同年推出的首款保险智能机器人“TKer”,拥有自主投保、保单查询、人机协同等多项智能保险服务功能。众安在线旗下的众安科技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自动化处理技术,已实现了99%的业务自动化交易。

  此外,互联网巨头们在保险也布局加速。阿里系的蚂蚁金服、百度的“度小满金融”、腾讯的WeSure等,均利用平台优势,实现保险与场景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运用,提供产品设计、交易、支付、理赔等服务。

人工智能浪潮翻涌,保险业要继续“浪打浪”,还要练好本领。麦肯锡认为,中国保险企业有着国外同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例如广阔的市场潜力,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以及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等等。但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例如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捉襟见肘的业务和技术能力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做好三方面的改变:

一是应厚积薄发——从当下开始,持续地进行战略投入,不仅仅是指财力的投入,也包括人力的培养,最终考验的是战略的定力。

二是不破不立——传统的保险企业必须勇于打破不符合市场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旧有体制、模式或系统,脱胎换骨。

三是行胜于言——当前,保险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不同的业务场景中,考虑从某一业务环节入手,从某一产品线入手,从某一客户群体入手,以短期局部效果带动长期全面转型。

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楠认为,必须构建健康的保险科技生态圈。“需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等市场乱象损坏消费者利益。杜绝‘浑水摸鱼’,需要尽快建立起行业统一管理机制和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信息透明度,以营造一个鼓励创新、规范运作、有序竞争、良性互动的保险科技发展局面。”

“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都是数据源,解决数据源的关键是实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周晓楠认为,必须促进改善行业数据环境。“目前在保险企业内部、保险企业之间长期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同一投保人在不同企业投保消耗大量资源和精力。改变这种状况,要强化顶层设计,打通数据壁垒,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同时也必须保护好消费者隐私,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曲哲涵)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