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山西省永济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纪实

来源:民生网2018-08-15 16:27:22

近年来,在山西省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水峪口村提出建设“山水休闲旅游名村”的目标,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目前已经建成神潭大峡谷和水峪口古村两个项目,为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民增收提供坚实平台,村集体经济达到6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到12385元。

水峪口村只是永济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去年以来,永济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切实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两大难题,初步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市已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

立足实际“把准脉搏”

如何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能,一直是永济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重点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永济市农村村级债务总额为19066万元,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问题严重。

调研发现,农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缓慢;二是实现了形式多样化,收入来源多元化;三是发展极不平衡,区域之间、村之间集体收入差距拉大。“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探索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有效化解农村集体债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面对难题,永济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永济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徐志英任组长,市长孙中全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财政、农经、审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召开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动员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先后组织各镇(街道)财政所长、农经站长及部分村主干进行了3次培训,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结合永济农村实际,永济市农经部门分为多个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永济市农村确定为8种模式,并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量体裁衣”。

一是充分依托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发展与之相关联的下游配套产业、辅助和福利设施,兴办交易市场、流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增加集体收入。二是搭建服务平台筑巢引凤型。对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仓储中心、专业市场等,采取出租租赁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业等,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资源开发型。对具有水面、林地、滩涂以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的村,通过自主创业经营、合作开发、发包出租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利用型。对集体资产、资金闲置的村,认真清产核资,充分挖掘潜力,核查盘活闲置的校舍、厂房等资产及集体预留款等资金,通过承包、转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五是股份经营的创新发展型。对集体资产、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比较充裕的村,通过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综合服务创收型。对乡土人才和留守人员集中的村,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信息、劳务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文化、民俗、自然风光旅游型。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山水自然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深入挖掘,打造特色村落、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联合、集约发展型。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采取市镇村三级及村民自愿出资联建联办措施,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异地置业,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这一创新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做法,在产业形态上实现了一、二、三产共同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实现了多种发展模式并存,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了多种形式并举,提升了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倾心试点“破茧化蝶”

今年,永济市积极争取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村项目资金500万元,县级配套100万元,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万元投入试点村。

在试点村的选择上,确定了三类10个试点项目。第一类是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第二类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第三类是以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截至目前,永济市已完成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不断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永济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发挥出越来越强的牵引力。(范武)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