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法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江苏镇江警方打造升级版“法治惠民”

来源: 民生网2018-09-06 15:52:40 惠民 镇江 警方

报案不接、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这些问题成为几年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积极回应,聚焦执法办案热点问题,深化受立案机制改革,推行精细执法管理,全力打造“法治惠民升级版”,擦亮“六统一”品牌,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化受立案机制改革,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统一’品牌创建以来,群众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了12%,信访化解率同比上升了83.2%,110接处警满意度超过99%。”镇江市公安局党委委员高建新欣慰地说,所谓的“六统一”品牌,就是统一平台、统一受理、统一时效、统一预警、统一保障、统一监督,公安法制部门通过改革权力运行机制,依托案件管理中心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案件受理中心和案件受理室建设,让群众少跑腿,不跑冤枉路,“前台统一接报案,后台集中分流”。

今年4月底,镇江某学生小杨遭遇“套路贷”,犯罪团伙通过发信息侮辱、打电话恐吓、发送PS裸照等手段,威胁小杨及其家人、同学和老师,小杨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苦闷不已。5月10日,小杨向京口公安分局四牌楼派出所报警求助,虽然不在派出所管辖范围,但民警没有推诿扯皮,按照“六统一”品牌要求,将小杨领进了派出所案件受理室,进行登记受理。“你好,你的案件我们已经受理了,这是受案回执,请保管好!”接待民警姜志鸿对小杨说。2天后,小杨的手机收到镇江市公安局发送的短信提示,告知其所报案件已经立案,可凭20位案件编号和验证码在微警务“案件办理公示”平台查询案件办理情况。

与此同时,京口公安分局四牌楼派出所在登记受案后,随即通过执法办案“大平台”将案件上报至分局,分局案件管理中心立即将案件流转至相关部门,经过2天的立案审查期限,分局立为刑事案件。同时按照“六统一”品牌要求,召开了公检法联席会议,研讨取证规格。6月1日,专案组赴广东湛江抓获该“套路贷”犯罪团伙36人,顺利侦破此案。随后,小杨也用手机在“案件办理公示”平台查询到了案件侦破的结果。

“不用每次询问案件情况就跑派出所,‘统一平台’建成后,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案件办理进展,还可以进行咨询留言,办案单位会在网上按规定期限回复。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民警办案效率。”镇江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费锁正介绍,今年上半年,镇江市公安机关通过执法公示平台公示警情312161起,案件39548起,公示率99.5%,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2959件,回复群众咨询739起,回复率97%,回复投诉68件,回复率98%,较好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推行精细执法管理,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

对报案不接、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等情况已经完全杜绝。2017年以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案管中心11个,基层所队案管室56个,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报案模式,并悬挂相应标识牌,便于群众识别。“只要是我们镇江公安机关管辖,而不区分是不是群众所报案的基层所队管辖,我们都先予登记受理,再通过‘大平台’进行流转。”费锁正说,公安机关登记受理后,按照“统一时效”的要求,对行政案件受案审查期限、刑事案件以及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做了严格的规定,运用“大数据+执法监督”理念和智能模型监测方法,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流程“统一预警”和“统一监督”,不如实立案、超期立案、超期办案等问题越来越少,被检察机关监督问题数据同比下降2.7%,向群众交出了一份高成绩的执法成绩“考卷”。

据了解,为规范民警接处警行为,实现执法过程“全覆盖”,镇江市公安局先后投入1300余万元,为全市执法勤务单位配备了高清执法记录仪和信息采集站,并对全市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全市统一的同步录音录像软件系统,实现了监督一体化、实时化。

“高质量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工作最终要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保障。”高建新表示,镇江市公安局大力加强对民警执法业务素质的培训,民警执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全市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99.8%。依托警校举办新警公安法律业务培训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系列专题讲座”,围绕公安机关办理案件最需要的执法技能进行专题培训10次,受训民警达到500余人次。此外,还开展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近百名民警参加学习,目前已有76人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李红根 曹伦平 吴凡)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