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呼延生方在少年——青年画家孙列与他的导师王学仲

来源: 民生网2018-09-17 16:37:02 青年画家 少年 孙列 王学仲

今年9月23日,是我国著名书画大家王学仲先生诞辰93周年纪念日。

九月的天津,秋高气爽,天空明净,我们来到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这里粉墙黛瓦,楼阁精致,花木扶疏。在硕大无朋的校园中,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如初秋凉爽的清风迎面拂来。

一踏进写有“黾园”匾额的厅门,王学仲先生的得意门生孙列副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孙列副教授向我们介绍说:王学仲先生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用在绘画和学术研究上,要勤奋。“黾”字之意为勤勉、勤奋。取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寄意用勤补拙,不可懈怠。   

接着,孙列说:先生出生在山东滕州市宁家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学熏陶,5岁学写毛笔字,诵读国学,成年后,分别在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得到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指导。

1946年夏天考入徐悲鸿为校长的北平国立艺专。当时,徐悲鸿对青年王学仲的才华非常赏识,喜欢王学仲在课余时间来自己家里听课。一次,王学仲带着自己写好的书法册页,来到徐悲鸿家请徐先生赐教。徐先生看后特别高兴,欣然提笔在册页上写道:

“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于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也”。

孙列解释说:王学仲先生有个笔名叫“呼延夜泊”,所以徐悲鸿笔下有了“呼延生方在少年”这段文字。1953年先生毕业时,徐悲鸿特意送给先生一幅《奔马图》,叮嘱先生在艺术上要像飞跑的奔马一样,不断进取,永远向前。

王学仲不负老师徐悲鸿的期望,自毕业后,诗文书画日臻成熟,学识广博,桃李满天下。1953年到天津大学任教直至逝世,王学仲先生获有中国文联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鲁迅文艺奖、世界文化和平奖、造型艺术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山东省曲阜市、江苏徐州市铜山县、山东省滕州市建了三个王学仲艺术馆。

“欧风汉骨,东学西行”。这是王学仲先生在多种场合书写自己的观念。王学仲的山水作品技法明显地体现了“欧风汉骨”的文化主张,突破了数百年来的柔弱和谦退。作品中充溢着横槊赋诗、激情四射的阳刚之美,大汉意境。正是王学仲有了这种阳刚之美、大汉精神,才得以侪身大家行列的立足之本。

1981年9月,王学仲先生应邀到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讲学。1983年7月,日本东京银座鸠居堂画廊举办了王学仲个人画展。日本书画界元老西川宁、“前卫派”首领宇野雪村,美术评论家桑原住雄等前来观展。他们对王学仲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因为王学仲在日本书画艺术界影响巨大,日本书画界自行投资,在日本国土上创建了一座“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孙列陪王学仲先生在东京会见日本汉学大师今井凌雪夫人

1992年9月15日,钱学森特意给王学仲写信请求墨宝。王学仲对钱学森先生非常敬重,把自己新近创作的《狂草赋》长卷和《夜泊画集》给钱学森先生寄去。钱学森在感谢信中说:“读先生《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如火箭升空,‘巡天遥看一千河’矣!故先生所赠书法将为我余生中的精神食粮,受用不尽”。

王学仲先生是“黾学学派”的创始人,本人也是“黾学”最好的践行者。他提出的学术主张,形成了包含有哲学、美学、书学、文学、诗词学和绘画学的完整而又科学的黾学学术体系。

王学仲先生才华横溢、淡泊名利、德艺双馨,诗、文、书、画四绝,著作等身。他不仅是一位诗文书画皆有建树的文化学者,还是一位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书画理论家、美学思想家。从先生的言行、著作、艺术创作上,处处体现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特殊使命感和崇高责任感。为继承、发展、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入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学仲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十分关心,非常支持青年艺术家们对书法的创新探索。在他55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出众多的学生,大部分都成为中国书画界的杰出人士,如张海、孙伯翔等我国书画名家。王学仲对青年书画家的培养专注热心,无疑是当年他的恩师徐悲鸿为他做了刻骨铭心的表率。他常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历史徐悲鸿先生”。于是,我们眼前看到了王学仲写给他的爱徒孙列的信札:

观是子,天资务本,风神清越,英年精勤,深思超拔,艺绩如虹之日可期哉,为壮付梓向世之行作,遂作是序,又资击节也”。

二零一二年仲秋

子黾子王学仲于津门己出楼

你看,王学仲先生写给孙列的信与前面徐悲鸿写给王学仲的信,文字章法何其相似乃尔 !

王学仲的得意门生青年画家孙列,他也是山东人,也是幼承家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国画、书法、传统美学史论得王学仲先生多年亲授真传,形成了素养全面、并以人物画创作为主要代表的创作画风。孙列年轻俊朗,堂堂正气,为人有傲骨无傲气,治学严谨勤奋而不泥古拘方,作品以文载道、有高古之风,是天津青年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孙列是王学仲黾学体系忠实的践行者;更是王学仲黾学体系坚定的传承者。

孙列钟情于人物画,涉猎名人肖像、古代诗意、现代人物等,又喜绘高士借古述今。他的高士图追求笔墨传神、心性高洁、超尘脱俗,形成了高士人物绘画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又将现代美术学院正统教学体系训练融入其中。无论是临流赋诗、手谈品茗、调琴观鹤,还是清泉石壁、参禅悟道,皆是他借古人表达志趣情操,在画中融入修身养德的传统哲学思想、文学内涵的生活趣味与恬淡虚静的情感。

在《吟诗一夜东方白——为白石、悲鸿先生造像》为孙列代表性作品中,可以看出孙列以墨代言,以笔抒情。把齐白石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几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拍案叫绝。

中国艺术因为有了文人的介入,使得绘画有了图像以外极高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是形成中国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当下社会日新月异,现代化发展带来了速度、效率和物质享受,同时也引发生活、人性的空前异化。孙列则不浮不躁、耐得寂寞,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洋之中,吸收全面营养。如同苦行僧一般执着地在笔墨研修之路上行走着,对王学仲的黾学学术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精读先生大量诗画作品、日记手稿,夯实先生的理念基础。形成自我胸怀气度与品格取向,对社会、生活、生命进行精深地发掘与探索。

作为王学仲先生高足,青年画家孙列跟随老师十余年,在黾学体系中孜孜以求、探其精奥,形成了鲜明的治学、创作风格特征。他常年陪伴在恩师身侧直至去世,整理王学仲先生各项学术等身后之事。

孙列满怀深情地回忆道:先生一生低调内敛,教学方式不拘于课时安排,言传身教、笔耕不辍,每日往返于寓所与天津大学敬业湖畔的黾园之间,上午处理各类信件来函稿件,下午动笔创作或接见客人来访。学生可在午后三四点钟与老师进行交流,请他指点课业,观摩创作。晚饭后,新闻时段结束到十一点,都是他与学生们在黾园的创作读书时间,这种日常习惯一直持续至第二次疲累病倒。王学仲对学生的要求是要似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农夫,不问收获,低头耕耘,这也恰合“黾”字对他一生的规诫。

王学仲将自己毕生的热情倾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上,有着坚定的艺术思想、艺术理论和崇高的美学追求,他总结提炼黾学的精神支柱 “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这种对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的态度和体悟,无形给予孙列重要影响。漫长的执教生涯中,王学仲对孙列这样一位来自齐鲁故里、勤奋踏实、笃学敏思的门生尤为得意,认为孙列在传统笔墨功力和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天资出众,甚至用书面文字来阐述自己对爱徒的评价:

“旋于世纪之初,入黾园执弟子礼。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余观其行质,尊于师而苛于艺,取予义而廉于利;彼常一卷在手,不苟言谈,遇学理之辩、画技角力,必独执己见,范领同堂。上古汉晋之高诣,宋元俊彦之贤逸,皆在其胸涵意泽之畴。业竟,于冯骥才北洋美术馆执柄,欧西巨匠,九州民艺,于抚娑间,深契灵门。迄今于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专事书画研究、教学、创作,朝斯夕斯,长绳系日,精参细悟,博览深究,珠玑之璨,日渐其铮。虽屡获海内外嘉赏,而远忤名利之窠,余释然而赞曰:孺子可与论道矣!”

最近,孙列已接受日本大阪教育大学邀请,循着徐悲鸿、王学仲等前辈的足迹,以中国青年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进行将近历时一年的学术交流、考察工作。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孙列作为王学仲的门生,秉其遗志,继续于浩瀚艺海中踏实探索。在教书育人、学术交流、文化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创作中厚积薄发,形成格高思逸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多项荣誉。其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彰显了黾门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吕仲涛   莲 启)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