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帮扶资金变“种子基金”

——专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局长姚元军

来源:民生周刊2018-10-08 14:37:38 种子 资金 基金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群山环绕的川南地区开展帮扶工作,就紧紧抓住了这一根本。

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充分利用项目扶贫政策,整合优势资源,反复论证,倾力为贫困村谋划可持续性产业扶贫项目,把帮扶资金变成“种子基金”,使产业项目具备造血功能。

实施以来,三峡集团产业帮扶项目已成为当地知名扶贫品牌。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局长姚元军。

▲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局长姚元军

民生周刊:为何要设立三峡种子基金?

姚元军:三峡种子基金是为推动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续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由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及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分会与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移民工作局商定设立的。

2012年以来,三峡集团先后捐赠“种子基金”共计1200万元,占宜宾市“种子基金”资金总额75%。其中,2012年捐赠100万元,2016年捐赠200万元,2017年捐赠330万元,2018年为570万元。每个移民村(包括非农安置移民社区)20万元(少数村10万元)额度,援助40个移民村产业发展,其中屏山县26个村(社区),叙州区9个村(社区),翠屏区1个村,南溪区1个村,江安县2个村,高县1个村。

这40个村(社区)占全市“种子基金”受援村总数的33%,三峡种子基金的设立,为宜宾市“种子基金”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生机与活力。

民生周刊:三峡种子基金采取怎样的运行模式,如何监管?

姚元军:三峡种子基金的运行模式和监管机制严格、规范。

首先,运行模式科学。按照“落实到村、帮扶到户、集体所有、民主管理、有偿借用、滚动发展、长期受益”模式运作,这一模式使受援村(社区)移民户真正拥有三峡种子基金的集体所有权、民主管理权、生产自主权,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管好、用好帮扶资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前提。

其次,监管组织健全。专门成立由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移民工作局和宜宾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宜宾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分会分管领导等组成的三峡种子基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指导、监督三峡种子基金运作和管理。

实施项目的县区对应成立或明确管理组织,项目实施村(社区)成立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具体组织实施。受援村所在乡镇、村(社区)两委履行监督责任。市、县区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分会(联络组)在市、县区扶贫移民局指导下负责日常监督和指导,环环紧扣,层层把关。

再次,监管制度严密。对三峡种子基金的监管遵循“三权”(受援移民对种子基金拥有集体所有权、民主管理权、生产自主权)、“五有”(有组织、有领导、有章程、有反馈、有监督)、“六个字”(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健全监管组织的基础上,参照《宜宾市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宜宾市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管理章程》,结合移民安置区域实际,制定《宜宾市“三峡种子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进行系统管理,对包括资金使用原则、用途和借用额度与期限、借款审批程序、占用费的收取与使用限额、监管组织、责任追究等做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最后,资金管理规范。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基金捐赠前必须签订捐赠协议,资金到村(社区)前必须做到“三落实”、“一协议”,即管理组织、管理章程、银行账户落实和资金借用协议(村与县区扶贫开发协会签订借款协议)落实后,才能把资金划拨到村(社区)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开设的“种子基金”专户。

移民户借用资金,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有担保人和担保承诺书,填写《宜宾市“三峡种子基金”借款申请审批表》,经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审核同意,并在村(社区)公示无异议后,再签订借款合同,报村(社区)两委、乡镇扶贫开发协会分会备案。

关于资金拨付,开户银行根据借款户借款申请审批表、借款合同、借款人身份证和担保人承诺书,从三峡种子基金专户通过“一卡通”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借款户。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内设会计、出纳人员,建立资金收支财务账,全面准确记载资金运行情况,并做好归档管理。借款到期时,由村(社区)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指导借款人按合同将归还的资金直接存入银行种子基金专户。市、县区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分会(联络组)分别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科学的运行模式、健全的监管组织、严密的监管制度、规范的资金流程,使其资金投放率和回收率都很高,资金投放率经常保持在85%~95%之间,借款到期回收率达99%以上,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增值额共计15.6万元。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现违规违法问题,有效确保了资金安全运行,项目健康发展。

民生周刊:三峡种子基金实施效果如何,未来有何规划?

姚元军: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有0.84万户、4.2万余人受益,其中直接受益人口累计达5100户、2.6万余人,平均每年每户增加收入1850元左右,人年均增收390元,高于宜宾市“种子基金”借款户增收水平,间接受益人口累计1.7万人。

实践证明,三峡种子基金是个双赢甚至多赢项目,帮扶效果明显,受扶移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推动了脱贫致富,促进了移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发展不平衡,少数村效果不明显。二是覆盖面不够宽,宜宾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村(社区)共204个,加上即将到位的570万元资金预援村(社区)在内,总共只覆盖61个,覆盖面还不够。

因此,今后的重点,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另一方面要增量扩面,努力把三峡种子基金做大做强,打造成推动水电工程移民脱贫致富的知名品牌项目。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