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促进消费,离不开这三样东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10-15 14:25:43 东西 财经

麻辣财经

“天天加班,感觉脑子不够用,身体被淘空。好不容易盼来国庆假期,结果发现度假比上班还累。”上周假期结束一上班,不少人就在朋友圈里吐槽假期太累,探亲访友加出游,假期不够用。

从统计数字来看,国庆黄金周七天消费力惊人: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同比增长9.5%。

这个黄金周,全国有近千个景点门票降价,为旅游消费再添一把火。不少景点门票降了三成以上,吸引了更多的人出游,哪哪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有专家建议,最好再增加一个“黄金周”,来缓解国庆集中出游的压力。

就在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个重磅文件——《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的内容包括六大项26条,涉及消费领域市场准入、结构升级、产品和服务标准、信用体系建设等。这些内容的制定,就是为了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还有哪些制约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突出的障碍?这些障碍又该如何破解?

带薪休假制度出台10年,落实效果差强人意

对于老百姓来说,促进消费离不开三样东西:有闲、有钱、有安全。就拿旅游来说,有钱没时间,哪儿也去不了;有时间没钱,那就更白搭。当然,谁花钱也不是为了找罪受,所以消费环境和安全很重要。

此次《方案》的第一条,写进了这句话:“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话又勾起了很多人的渴望。

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已经10年,但带薪休假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仍是心中的痛。麻辣姐在基层工作过,也采访过不少企业。无论是基层的公务员还是企业职工,每年能够享受带薪休假的人,少之又少。

“我们最羡慕的,不是北京人挣得多,而是每年可以带薪休假。”前几年去湖南采访,一位基层干部诉苦说,平时单位加班都没问题,就是一到暑假心情特别难受。“孩子天天盼着我这个当爸爸的带他出去玩,可工作根本脱不开,休年假更是想都不敢想。孩子从小学到初中,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没有好好陪他出去玩过。”说到这儿这位父亲声音都有些哽咽了,内心的酸楚都要溢出来了。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从2008年实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按照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息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也就是说,只要工作满一年,职工至少可以享受5天带薪年假。有了这5天年假,再加上两头的周六周日,连到一起就是一个9天长假!一年多出这样一个假期,就不需要国家再增加“黄金周”,“假期不够用”的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带薪休假,这些年中央机关是带头推动执行的。不少部委工作人员平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也没有加班费;但基本上每年都能休几天年假,再长了可能也不好安排。我国的法定节假日4—6月份居多,七八月份基本没有。把这几天年假放到暑假,正好弥补了暑期“假荒”,“亲子旅游”肯定能促进消费啊!

这么好的带薪休假制度,为什么在很多地方难以落实?不少基层人员道出个中缘由,主要是没有那个氛围,导致顾虑太多。不少职工有这样的担心:“领导都不休年假,下面的人怎么好意思休?”大家都不休我一个人提出来休,领导会不会认为我不求上进?会不会影响将来升迁?“本来带薪休假是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在很多地方变成了一种奢求,甚至被认为是偷懒耍滑,谁还敢张这个口啊?”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的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阶段灵活地安排带薪年休假。

前两天,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出台了《昆明市公安机关二十二项爱警暖警措施》,提出带薪年休假率不得低于90%。对侦办重大案(事)件、执行重大安保任务、抢险救援及一级勤务等长期坚持工作的,在工作结束后适时安排调休。山东省今年也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关注干部身心健康,落实带薪休假政策,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应休尽休,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假的,按照规定发放年休假工资报酬。

磨刀不误砍柴功,劳逸结合工作效率更高。如果用人单位不安排职工年休假,就要给职工经济补偿,这个国家早就有规定:对于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这些措施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再加把劲吧!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

消费是最终需求,促进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年,居民收入增速大致与GDP同步,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也在年年增加。应该说,居民收入增长为消费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成效显著,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主要问题是重点领域消费市场还不能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监管体制尚不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预期改善。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最主要的就是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消费市场的共同治理机制,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主导,实现生产者平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激发企业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方案》提出,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推动消费税立法。制定出台新个人所得税法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明确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操作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服务消费予以支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消费,最重要的一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大家的“钱袋子”再鼓一点。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