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安徽萧县:乡村振兴开好局

来源:民生周刊2018-10-30 10:48:56

距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县城约20公里,杨楼镇的新廷社区内,幼儿园、村卫生室、图书馆、文化礼堂、便民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的基础设施和县城没什么区别,生活甚至比城里舒服。村民可支配性收入超过1.1万元,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萧县杨楼镇委书记朱继纯说。

通过多措并举,萧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实。杨楼镇新廷社区的变化,是萧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萧县坚持“重农、强农、惠农”思路,落实“农业提效、乡村繁荣、农民增收”举措,乡村振兴的产业架构初具雏形。

为实现开好局、起好步,萧县县委8月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县委书记王共伟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武戈共任领导小组组长。

乡村巨变

黄河故道穿境而过,杨楼镇有水域面积5000余亩。虽是传统农业镇,但该镇地少人多,平均每人不足1亩。为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探索农村发展路径,朱继纯这位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曾到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参观学习。

在他看来,发展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此前几年间,杨楼镇关掉砖窑厂等7家污染企业,确立了“红色革命基地+绿色生态观光园”的发展方向。

“目前,新廷村已成功引进酱菜加工、麻酱鸡蛋加工等扶贫工厂,组建了新康园果蔬农民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农民合作社,建立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朱继纯介绍。

和杨楼镇新廷村类似,龙城镇王典村依托自然环境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在县镇规划下,该村确立了“生态立村、产业强村、文明兴村”的发展思路。

“为推动乡村振兴,王典村制定了一套完整计划,统筹推进经济、生态、文化、教育、生活等全方位提质升级。”萧县龙城镇王典村工作队长刘涛说,协调省规划设计院提升完善了村级整体规划,包括生态观光旅游、拓展中心、国学馆、文化长廊、种养殖、道路基础设施及安全饮水、绿化美化等。

把采煤塌陷区治理作为切入点,王典村整合种植养殖、商贸等集体资源,开发建设萧县西湖生态园,即西湖、水上乐园、采摘园、微菜园、热带植物观赏园、垂钓中心的“一湖四园一中心”的农业休闲生态园项目。

该村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淮北、徐州等周边城市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王典村已新建50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大棚,西湖渔业水产养殖合作社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种植、养殖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26万元。”王典村村支书曹峰说。

产业架构

作为农业大县,萧县素有果海粮仓、葡萄之乡等美称,常年种植小麦130万亩、玉米110万亩、大豆20万亩、瓜菜36万亩、水果40万亩等。

在产业规划方面,萧县形成“一洲两圈三带”格局,具体为,萧西现代农业三角洲,环城休闲观光产业圈、环皇藏峪旅游产业圈,以及黄河故道生态经济带、021县道果蔬产业带、239省道“红色旅游+胡萝卜”产业带。

因农业特产丰富,萧县曾被授予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重点肉类生产县、全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面粉加工强县、全国小麦加工业示范基地,以及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养殖业大县、水果生产大县等称号。

过去几年,萧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两个县级万亩现代农业核心区、30个乡镇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200个村级百亩现代农业示范点。

坚持“重农、强农、惠农”思路不变,萧县落实“农业提效、乡村繁荣、农民增收”三大举措。2017年以来,萧县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工厂项目资金等1.33亿元,加快推进贫困村特色种养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良好产业基础。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萧县可谓成效显著。“2017年,萧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4.6亿元。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5家,2017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20亿元。”萧县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王向阳透露。

▲萧县马井镇曲里铺村芦笋基地。图/郑智维

土地托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由于看好乡村发展前景,安徽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中夫2016年从上海返乡创业。

有着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赵中夫在马井镇曲里铺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带领乡邻种植绿色反季节栽培绿芦笋。据他介绍,2017年种植的芦笋已陆续上市,预计到今年年底营业额可达450万元,创造利润220余万元,带动产生社会效益1000万元。

接待来客时,赵中夫随手摘下几根芦笋递给来者:“你们尝尝,我种的芦笋可以生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感好。”在赵中夫带动下,萧县已发展从事设施栽培芦笋的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28家、种植大户50余个,芦笋种植面积超过2200亩。

目前,萧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00余家,年产值100多亿元。作为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乡村企业家对于辐射周边乡村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意义重大。被誉为青纱帐里走出的种地大王,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东风就是其中一员。

“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我们推行的土地托管模式将解决这些问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包东风说。

所谓托管模式,即将农技推广与农化服务结合起来,提供“采土—化验—制定配方—统一供肥供种—标准化种植—全程技术指导—机收—收储”一体化的菜单式服务。

目前,金丰农业在全县230个村建有连片20亩以上的示范田。“现有社员20560户,托管土地81900亩,农民可选取半托或全托服务方式,实现了‘农民外出打工、金丰公社帮农民种地’的目标。”包东风说。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