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助学一个,支援一家

来源:民生周刊2018-10-30 10:55:05

一场裂变,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如今,10年过去,他们过得好吗?

10年前,他们原本是一群普通孩子,汶川地震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我可能会跟着爸妈做些小生意”,“我可能根本不会去上大学,更不可能认识现在的老公”……

10年后,他们已长大成人,从江苏城建学院城市燃气四川班学成回川入职,有的已撑起自己的小家庭。

“我是男人,我要养家”

“我是男人,我要养家”,这句话出自一个16岁少年之口。他叫曹超,来自四川绵阳。当年,他是留给港华燃气面试官最深刻印象的孩子。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四川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彼时,港华燃气有14家城市燃气项目公司遍布四川。地震发生后,港华燃气各项目公司不但未发生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和意外,还依托当地项目公司第一时间捐助物资,范围覆盖21个县,帮助受灾群众超过10万人。

港华燃气集团还启动“助学一个,支援一家”的灾区爱心助学计划,曹超的那句话正出自助学计划选拔学生的面试现场。

曹超的话让面试官刘晓丽记了10年。刘晓丽是港华燃气集团西南区域人力资源部经理,她说助学计划旨在选拔灾区孩子,培养其成为专业城市燃气人才,毕业后为他们提供入职港华机会。

10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26岁的曹超羞涩一笑,“我都不知道那话咋说出来的,一急就脱口而出了。”

10年过去,对于那场天灾的记忆已渐渐模糊,但曹超面试时的这句话,面试官和江苏城建学院城市燃气四川班的同学们再次提起,依然忍不住相视而笑。

“没有港华,我可能不会上大学”

香港中华煤气企业事务总经理、港华燃气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松坤介绍,当年港华燃气在四川德阳、广元、绵阳3个重灾区招收了30名初中毕业生前往江苏城建学院就读,免学费定向培养城市燃气行业专才。

30名同学的人生就此改变。9月11日,港华燃气安全生产会议结束后,员工们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搬上现场。

吴迪作为当年被资助的孩子之一,和其他几位同事将当年的事情改编成小品,节目进入高潮时,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港华燃气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永坚被请上台,孩子们送给他一份礼物—《大爱无疆—港华四川赈灾纪念册》。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圈,陈永坚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在这本纪念册中,记录着从2008年5月12日开始,港华对灾区的每一次义举。”港华燃气助理副总裁龙春玉说。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三天,恒基兆业和香港中华煤气联合捐款1000万港币,以解灾区燃眉之急;紧接着的5月19日,香港中华煤气董事局主席李兆基追加拨款1亿港币,用于赈灾;5月29日至8月21日,16批港华燃气义工分赴地震重灾区,将2000万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在港华燃气对灾区所做的众多义举中,最让陈永坚感到欣慰的是“助学一个,支援一家”计划救助的孩子们。在港华燃气的培养下,他们健康成长,不仅成为城市燃气行业专才,还成为港华大家庭的一分子。

吴迪今年27岁,成了家,有了孩子,还当上了苍溪港华人力资源及行政部主管。回忆起10年前那场大地震,她仍心有余悸,“我和妈妈当时躲在厕所里,把洗脸盆顶在头上,站都站不稳,恐慌极了。”

地震发生后,学校通知她参加港华助学计划面试,吴迪说自己内心很矛盾,“那会儿还小,对港华不是很了解。但老师帮忙了解过,说是个很好的公司,在当地来说就是铁饭碗。”

吴迪说,她的爸妈下岗后做些小生意,如果没有港华燃气,她可能也会跟着爸妈做生意,根本不可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与吴迪的矛盾不同,胡园接到港华燃气招生消息后,全家都觉得是个喜讯,“我家不富裕,家人觉得能提升学历,又能提供稳定工作,这个机会真是好!”

胡园今年26岁,在蓬溪港华市场发展与服务部工作,“老公也是港华员工,我们是在港华结缘,结婚已经4年。如果没有港华,我可能根本不会上大学。因为家庭条件有限,更不可能认识我的老公。”

“对港华的归属感越来越强”

“我从15岁去读书,就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25岁的谢柠霞对港华燃气满是感激,“既不用交学费,每月还给发600元补助,电话卡、公交卡、电影票都会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温暖,只想努力学习,回报港华。”

游畅今年26岁,在绵竹港华乡镇管理部工作,他说当年直到面试被选上还对港华没有概念,感动是从踏入校门那一刻开始,“从四川到常州要坐32小时火车。我们穿过学校花园到宿舍的时候,师兄师姐集体鼓掌,有横幅欢迎我们,还为我们准备了早饭,非常感动!”

游畅说,从读书开始他们渐渐了解港华,毕业后分配到各分公司,对港华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当时分配的公司离家较远,妈妈身体不好,想要照顾她,就给集团写信说明情况,集团考虑到我的情况,恰好也有合适岗位,不久就被调回家乡。”

刘洪玮是当年大家票选出的班长,成绩优异的他还拿过一等奖学金。他说,如果时光倒流,会更加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实现当警察的梦想,“不过我娶了警察当老婆,也算圆了警察梦。”

一场10周年同学会正在筹划,班长说,“我们同学的感情非常深,关系很好,30件文化衫都印好了, 就等着敲定地点。”

▲吴迪(右一)等同学将港华燃气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永坚(左二)请上台表示感谢。

专访港华燃气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永坚:

这是一种双赢的造血式援助

作为国内五大城市燃气品牌之一,港华燃气是香港中华煤气在内地经营的公用事业企业,迄今已在23个省市拥有逾130个城市燃气项目,供气管网长度逾10万公里,天然气年售量近200亿立方米。

汶川地震期间,港华燃气为灾区捐助物资总额达12亿港币,并提出“助学一个,支援一家”助学计划。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港华燃气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永坚。

民生周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港华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筹集资金发起赈灾活动的?

陈永坚:“5·12”地震发生后,我们看到举国都在支援灾区共渡难关。香港中华煤气董事局主席李兆基博士立即通过李兆基基金捐出1亿港币,港华集团陆续捐助物资,赈灾物资总额达12亿港币。这笔资金部分用于赈灾,部分用于灾后重建。李兆基博士还叮嘱要将赈灾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全部用于救助灾民。

民生周刊:港华具体是如何使用这笔资金的?

陈永坚:如何将救助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上是一道难题。当时灾区最需要的是帐篷,港华动员内地各子公司购买帐篷,先后买了1万余顶帐篷、3000多箱救灾食品、6000多套炉具及医疗用品。

那么,这些救援物资如何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山路崎岖,余震不断,情况非常危险。谁去?公司员工都举手要去,他们组成港华义工队,先后分16批次共150名义工分赴重灾区。住的宾馆因为余震摇摇晃晃,但大家士气高昂,众志成城。

民生周刊:为何会启动“助学一个,支援一家”爱心助学计划?

陈永坚:如何才能真正帮助灾区?我们始终认为,人是一切的希望。港华燃气在后期援助工作中,重点放在教育领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来燃气公司工作,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2008年10月,在江苏、四川两地教育部门支持下,港华燃气资助的30名四川灾区的初中毕业生前往江苏城建学院城市燃气专业就读,定向培养城市燃气行业专才。3年后,30名学生顺利毕业,并由港华燃气统一安排,回到港华在川内的各企业工作。

这是一种双赢的造血式援助。港华燃气凭借自身力量,为灾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自力更生技能,树立重建家园信心。学生们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靠自己的双手直接参与家园重建工作,也为城市燃气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民生周刊:关于公益慈善,港华的理念是怎样的?下一步又有哪些具体规划?

陈永坚:公益活动对港华来说是种长效机制。在香港,我们自公司成立以来就坚持回馈社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早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员工就自发组织、参与公益活动。1999年,我们正式成立煤气温馨义工队,由公司全力资助义工服务所需物资,与员工、客户携手开展社会服务。

多年来,我们创办了爱心汤送暖行动、万粽同心为公益等品牌公益活动,持续举办多年,在香港市民、工商机构及地区团体间有很高支持度。

2013年,智能马桶盖流行起来,我们觉得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很有必要。于是,我们又推出电动智能厕板捐赠计划。我和太太出钱购买做热狗的原材料,动员20多位员工亲自做出600个热狗,然后同事们购买,价格自愿。最后筹集的善款,我和太太再追加同样的数目,加起来以后,香港中华煤气再追加同样的数目。通过每年一度的公司内部热狗义卖活动筹集善款,目前已为60多所养老院安装超过260个电动智能厕板。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很有意义。

当年在四川的救灾活动,其实是我们多年公益慈善的延续与传承。去年,煤气温馨义工队参与280多项义工服务,受惠人士超过65万人,并与超过15个环保组织合作,赞助逾25项环保活动。

□ 《民生周刊》记者   崔靖芳   刘烨烨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