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刘理政:潜身墨海悟妙趣 纵笔磨砺出春秋

2018-12-04 16:44:51

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在艺术领域,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地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唐代书法大师智永禅师,在练习书法过程中,数十年如一日,用坏笔头有十瓮,后有“退笔冢”佳话。东汉张芝“临池写书,池水尽黑”。北宋文豪苏轼,在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坚持临帖,做小学生所做的功课。诸如此类事迹,不胜枚举。

刘理政,安徽省潜山县人,因其出生地名是“竺坛畈”,故自号天竺山人,又因背负金紫山,故别号“金紫山堂主”和“闲云野鹤”。现为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华港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安徽省艺术品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神州书画院副秘书长,神州书画院书法协会常务副主席等。刘理政虽不是科班出生,但其自幼对书法情有独钟并不断研习书法,缘分使然,一九八五年刘理政与安徽著名书法家王国熙相逢于邂逅,二人一见如故,在王老师点拨指导下,刘理政集诸家之长,并专注于孙过庭、怀素大草及二王和赵孟頫的行草,几十年的临摹揣度逐渐形成自己飘逸、苍劲、洒脱、险峻的书写风格。

观刘理政之行草书,有一种文人气息的空灵。观之似在虚实有无之间辗转腾挪,有数亦无数,太有数则板,太无数则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愈发有意趣,愈发深邃。刘理政行草书的灵动和随性,其技法功力远远大于其他书体,而个人先天的禀赋又要远远大于后天的技法修为。刘理政的作品彰显出的用笔沉静,落笔错落有致,不徐不疾,从容淡定得犹似闲庭信步。然而,就在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下,却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字法刚柔相济,意态风发,又矫健多姿,酣畅淋漓。作品中的仪表似正人之君子款款,气息如山中之幽兰徐徐。刘理政十分讲究书法作品的章法及布局。认真欣赏他的作品,你会发现,自首至尾,气格如一,气定神闲。字与字之间,“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轻重和谐,进退有度的书写,造成了疏密相安,虚实相济的艺术效果,传达着飘逸,自由,豪放的审美意趣。即有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又有心灵上的震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近年来,刘理政先后参加全国各类大展,并屡夺桂冠,各种荣誉缤纷而至。虽有今日之骁绩,但其仍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艺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砥砺前行。笔墨丹青,写意抒怀,每天读帖临字,笔耕不辍。纵观现在刘理政书法自求新意,随机生发,变化日新月异。如果把刘理政的书法艺术与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作比较,那么现在刘理政的书法有齐白石衰年变法之趋势,比之几年前,现在的刘理政,楷书在原有沉稳圆通的基础上,兼具秀丽典雅、妙美冲和之美;行书用笔更加稳健,但又不失灵动,结体更加严谨,而又不失飘逸;草书线条更富有节律变化,笔力更加雄浑、体势更加奇险、气格更加博大。他自然而然的书风,给观众一种端正儒雅,隽秀飘逸美感,他书法艺术富有的创造精神让人折服,也彰显了大家风范。  

(文/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