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走进“中华进士第一村”——“百家媒体看温州瑞安”采风行首站选在曹村镇

来源:民生网2018-12-07 11:26:41

12月5日,“百家媒体看温州瑞安”采风行首站选在曹村镇。这里是乡村振兴的样板,这里是打造全域景观化的示范。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是“中华进士第一村”,200年间出了82名进士,一千多年前就是个声名远播的“人才村”。这个偏居浙南一隅、四面高山环绕的村庄,为何耕读之风如此鼎盛?

哪些读书人被称为“进士”?

曹村,位于瑞安市区西南。后晋年间(936-947),曹氏三兄弟曹霭、曹言、曹昌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迁居瑞安许峰。经过200多年的繁衍,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从此许峰就叫曹村。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曹逢时首登进士第,曹村文风渐盛,一时人才辈出。曹村仅曹氏一门在南宋登进士者28人,特奏进士21人,荐举进士20人,太学生多人。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2003年,曹村新建牌坊,上书“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能不能称中华进士第一村?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进士、曹村又出了多少个进士、国内有哪些地方称进士第一村等问题。

进士意即“贡举人才”。我国古代从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采用分科取士,通过公开考试来选用人才,史称科举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最科学、最民主的选官制度,考卷面前人人平等,“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

唐代进士考试一年举行一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这种考试是取得出身资格的考试,具备了做官的条件。

宋代进士考试最先一年一次,后来改为三年一次。宋代赵匡胤增加了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合格才称进士,所有考生成为“天子门生”。殿试及第即行授官。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南宋以第三名为探花。这是“正宗”的甲科进士。

宋代有特奏名进士。皇帝为照顾年老的、屡经礼部殿试而落第举子而举行的考试,一般多能考上。《宋史》记载:“凡士贡于乡而屡黜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数举,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另籍其名以奏,经许附试,故曰特奏。”这是皇帝恩赐的进士。

明清进士考试也三年一次。乡试之后,各省举人(省城考试中举称举人)集京会试。考中称贡士,然后再参加殿试。殿试后进行授官。清朝一甲前三名也在殿试后授官,授翰林院修撰和修编。其他进士还要进行朝考,按等第再次授推官、知州和知县等。

除了文科进士,还有武举进士。《通典》记载:唐武举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由礼部主持。考试的项目有马射、步骑、平射、马枪、负重等,高者“授以官”。清代武举与文举一样,各省武子集京会试、殿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武进士。

曹村到底出了多少进士?

根据明代嘉靖《瑞安县志》、万历《温州府志》、清代乾隆《温州府志》、嘉庆《瑞安县志》及《瑞安市志》的记载,曹村甲科进士26人,武进士3人,特奏名进士23人。

另据万历《温州府志》,乾隆《瑞安县志》、《曹氏族谱》记载,南宋曹村有20人参加荐举考试,而且都做了官。按照唐朝以来的规定,九品知县以上的官吏由进士担任(恩荫、军功、捐纳买官除外),他们都是朝廷中央和地方的命官,进士中举毋庸怀疑。这是荐举进士。

《曹氏族谱》还记有10名进士。其中7人为特奏名进士,3人为太学进士。

根据以上统计,曹村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200多年一共出了82名进士。其中甲科进士26人,武进士3人,特奏名进士30人,荐举进士20人,太学进士1人,胄贡进士1人,漕贡进士1人。其中南宋进士80人,元代1人,明代1人。这82位进士中有曹逢时、曹叔远、曹觱、曹邰四世甲科蝉联;曹豳、曹愉老,曹觱、曹邰,曹绛、曹沂,曹良平、曹犀孙,曹大同、曹元发,曹元直、曹穰孙,曹舜清、曹穴,曹弥昌、曹文基8对父子连科;曹黼、曹子辰,曹茂冲、曹沂孙,曹翁馀、曹应甫,曹煜、曹经同年登科;曹叔远、曹豳、曹觱、曹元发、曹良朋5个侍郎。

小小曹村缘何盛产进士?

一个曹村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在我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首先,曹村地理条件优越,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曹村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豆麦、柑桔、杨梅、板栗、枇杷、竹木、青瓷、花瓷、古瓷碗,拥有酿酒、缫丝、印染、水碓、油车、豆制、素面等作坊,经济实力强大。曹村位于闽浙交通要道,是瑞安主要商业集散地,工商发达,经济繁荣。

其次,曹村民风朴实,勤耕善读。曹氏家族为了发展耕读文化,设立学田功名田产,用于延师兴学,奖励功名,资助学子上京赶考。在曹村,曹绛创办风岗书塾,曹豳建起虎邱书院,延请名师,教育子弟。由于曹氏宗族大力提倡“读书荣身”,读书做官的儒家思想在家族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便于曹村子弟入京太学深造和应试。南宋之前,我国封建王朝的国都大多建在北方,前往西安、开封赶考,路途遥远,对南方人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进士很少。据《温州市志》记载,在唐朝温州地区只有8个进士,北宋25人,到了南宋激增至1346人。这说明都城的远近,对各地考取进士的人数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能不能称为“第一村” ?

根据现有报刊网上的报道,全国称为进士村的有秀水进士村、江头进士村等,但是冠以“第一”的只有浙江宁波鄞州的走马塘村,他们2000年称“中国第一进士村”。经过宋元明三朝,六百多年共出进士76人。

经过数据比对,曹村进士82人,在我国历史上中进士的总人数超过宁波走马塘,而且时间更短。因此,瑞安曹村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进士第一村。

 

(责任编辑:高丹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