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李雪健和他的历史人物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5-02-28 11:59:58 李雪健 历史人物

摘要:李雪健的偶像是石挥,最爱的电影是石挥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这个名字已经渐渐被忘却,他是那种在业内被奉为大师的艺术家,即便演个小丑也要剥离出其多面性。

李雪健的偶像是石挥,最爱的电影是石挥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这个名字已经渐渐被忘却,他是那种在业内被奉为大师的艺术家,即便演个小丑也要剥离出其多面性。李雪健在接演李鸿章之前和导演商讨:“要是贴标签的人物,我不演,我要演一个撕标签的过程。我要一点点把标签撕掉,但他还是卖国贼,只不过不贴在脑门上,他是个有血有肉的卖国贼。”

李鸿章是李雪健最新饰演的一个角色——电视剧《台湾1895》中的一个配角。这一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原剧本里李鸿章是男主角,但是因为他板上钉钉的卖国贼身份,出品方说表现李鸿章人性一面的戏一删再删。问到李雪健有哪些“人性化”的段落被删去,他茫然,他反复提及关于一首诗的斟酌。李鸿章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编剧写的是伤国乱,这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了,另一种是伤国步,更像那时候人的想法。凤凰卫视上说是‘落曰’不是‘落日’,我觉得也解释得通,我赶紧给制片方打电话,他们说没有了,因为这首诗太有人情味了。”16岁进厂当车工的李雪健没有上过几年学,但他最怕的就是念错台词,《新上海滩》中他扮演冯敬尧,他把尧念成了“rao”,因为这个错误他悔恨不已,所以又给《台湾1895》的片方打电话:“如果还要用这首诗,一定请专家鉴定一下。”

妻子于海丹在一旁笑他啰嗦,与干脆利落的于海丹相比,李雪健言语迟缓,永远笑眯眯,基本上就是《渴望》中的宋大成。二十几岁起他就开始演中老年人,直到现在,他的角色还是比他本身的年龄大。他不停地用纸擦拭鼻子,不断地喝水,于海丹也会一直提醒他喝水,“我不渴,就是嘴里得湿润”。几年前患上鼻咽癌,经过放疗,射线成功地杀死了癌细胞,也杀死了他的唾液腺,虽然恢复得不错,但他从此离不开水。这也使得作为国家话剧院演员的李雪健,再也不能登台,除非演《茶馆》,可以捧着茶壶。“依据现在的身体条件,你所能做的,就是凭良心接角色,接动心的角色。”于海丹这样说丈夫。

从小体弱多病的李雪健,名字就和生病有关,他本名是雪见,生在雪天,两三岁大病一场后,父母用“雪健”代表对他的期望。他是极少数成名后没有被定型的演员之一,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总演些憨厚的小人物,可是搜索一下他的作品年表,就会让人惊诧:林彪、李大钊、焦裕禄、赵树理、宋江、秦始皇……甚至有人说他扮上妆后像周恩来。你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即便身高也相距甚远,李雪健说:“我不是很适合走偶像路线,陈强老师也是偶像,反派偶像,我未尝不想演田壮壮他父亲那角色,我演不了,那双眼睛!还有《林海雪原》杨子荣,我没条件。我能做的就是小反派。”他很少主动争取角色,得到的却绝不只是小反派,而是千差万别的形象,这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为了尊严而演戏

“我生在山东菏泽地区,和张春桥是老乡,东边是曲阜孔老二,北边水泊梁山,南边微山湖,一个非常穷的地方,越穷越闹。解放前留下的传统,家家户户舞棒子、耍刀,没吃的要抢,练点护院功夫,我不会功夫,没什么娱乐活动,看地方戏那就算过大年了。”他常耍的一个游戏是和公社的孩子扮《西游记》,因为生得瘦小,他分得的角色是孙猴子,耳朵眼里藏一小棍,身上再藏几根大小不同的,“变!小!变!大!”不同的棍子随时掏出来。可是演猪八戒的孩子生得胖大,总是把他打翻在地,猪八戒指责他:“太无能了,没动就不行了。”

1964年,10岁的李雪健和全家一起去了贵州凯里,支援“三线”建设,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去‘文革’就开始了,我父亲是公社书记,被关押批斗了,我就是狗崽子,让人欺负。我给父亲送饭,造反派当着我爸的面扇我,红卫兵霸道,我也调皮,也想做个男人,瞪他,还没扭头,‘啪’一耳光,这一打就打蒙了。”晚上放学,莫名其妙就被几个看不清模样的大孩子乱打一通,他没哭,可是他在想,什么人才不受欺负?答案是:宣传队。“特别受人尊敬,我们没资格看宣传队演出,趴在窗户外,走哪儿都跟着。”学校宣传队是女孩子的天下,老师说要招几个男生,一起踢过球的男生想到了李雪健。他会说山东评书,在贵州,山东话就像赵本山的东北话一样,一开口就有人笑。别人嫌和女孩子混一块儿,不去,李雪健屁颠颠地去了。“从中尝到了好处,底下给掌声,满足了我的尊严,再一个好处是工厂招工,如果我不是宣传队的,我这样的没人要。”他16岁开始挣工资,不用再管家里要钱。

跑了8年龙套,经历种种曲折后,他进了空政话剧团,第一个主角是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扮演林彪。起初定的演员当然不是他,是更有名有经验的,但是那个演员有事一时来不了,为了配合审判“四人帮”,必须先找个人代替那个演员走位(今天叫做“光替”的一种职业)。副团长在延安见过林彪,她觉得李雪健脸的下半部分有点像年轻时的林彪。“我外部条件有一些基础,个矮,瘦脸,舞台可以造型、化妆,能帮忙,种种可能性加上当时只有26岁,有点傻小子睡凉炕的劲头。”于是他从《陈毅出山》中的匪兵一下子荣升为男主角的替身。“我内心深处觉得机会来了,趁人家没来,我就好好走。”李雪健不敢说出他的真实想法,也没人相信他竟敢有这样的“野心”。他看纪录片、听录音,到毛家湾和人民大会堂采访接触过林彪的人,把林彪的照片贴满宿舍。天一亮,他穿上军装,阴沉着脸,罗锅着腰,在院里转悠,同事们说他魔怔了。“没有理论指导,那时也不太懂。第一次造型时说不像,把头剃了,才说有点像。我走了几场戏,团里领导、专家、导演觉得有点意思,这是大家也没想到的,我阴着使劲。‘让他小子走下去吧!’走了三场戏,就一直走到演出也没换我。”

史铁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为演林彪李雪健已经饿掉了20斤肉,每次上台前还要少吃,他说‘这样一上台就有手冰凉的感觉’。”当时的空政文化部长黄河说:“把这小子化妆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法新社记者弗朗西斯·德隆当时从北京发出的消息说:“扮演林彪的演员同这位前国防部长非常像,他刻画的林彪是一个病态的有偏执狂的狂人,用假嗓子念着晦涩的威严的格言,引起观众一阵轰动。”一次演出后,王光美上台和演员握手,轮到他,王光美愤怒地不理他,李雪健心里很高兴。

保持饥饿感在塑造焦裕禄的过程中他也使用过。当时同时开拍讲述这位好书记的电影与电视剧,那位电视剧演员站在焦裕禄妻子徐阿姨面前时,她流泪了,而李雪健第一次看望她时,她笑笑,开始包饺子。“我想撤伙来着,焦裕禄去世时我还在山东,离兰考很近,地理、生活习惯差不多,不陌生,我想演。人家都不认可,还怎么演?”导演劝他,已经快开机了,就是给全国党员看看,不用抱太大希望。焦裕禄是瘦高个,导演就让李雪健脚下垫东西,其他演员叉着腿。在他演《钢锉将军》时用过相反的一招,李雪健演的是位矮将军,他需要站在坑里。不够瘦就只能干饿,每天发给他一碗白菜汤,飘着两片豆腐、一片白菜,太饿了就嗑瓜子。为了防止他瞌睡,找人陪他打麻将,天快亮了才准睡一小会儿。“那种饥饿感,体质不好,像那个年代的人。你不饿疯了,你不会因为扔个窝窝头打孩子,看人的眼神狼似的,那是演不出来的。”演到一半时,徐阿姨心疼地说:“你们别折腾这孩子了。”李雪健开玩笑说:“减肥减太狠了,要不现在老得病。”影片上映时,徐阿姨和她的孩子跟着剧组走遍了全国,每到一地锣鼓喧天,她没有跟着电视剧的那个组。

他总能捡到和他外形千差万别的历史人物,8集电视剧《李大钊》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时他还没有演《渴望》,导演陈燕民来找他,一听说演李大钊,李雪健很纳闷:“李大钊是大高个,大学教授,我俩哪点像?“陈燕民说:“演不演你试试,只当试个妆。”那是第一次有电视剧主动请他,他心里颇有些满足感。化完妆后大家说:“倒有点像周恩来,又有点像鲁迅。”说得李雪健想卸妆,导演说先别卸,聊聊。就那么坐着聊,这时正有几个人偷偷地观察他,都是些老干部,其中就有李大钊之子李葆华。因为李雪健坐着,看不出身高,李葆华说:“就定他了,我们也不见了。”李雪健说:“幸亏没见,一见我这个头就演不了了。”

事业最大的遗憾:宋江

平时采访中,李雪健有两个禁忌:不能提宋江,不要谈生病。尤其是前者,他在《水浒》中的表演是他最受指责的一个角色,很多评论认为这个宋江猥琐、狡诈、夸张,撅着屁股走小碎步,一副奴才相。李雪健犹豫了一会儿说:“人生就是大遗憾,生活遗憾、事业遗憾,宋江是我事业的最大遗憾。”

在此之前,《三国演义》也曾找过他演曹操,“我和导演谈过,这个人物应该把《三国志》综合起来,不然太脸谱化”。因为和导演的理念、理解不一样,他没有接这部戏,可是电视剧出来后,他发现曹操的处理和他的想法一致,“早知道这样我就去拍了”。当制片人张绍林、张纪中再找到他演宋江时,他又退却了,“宋江在前半部分是个大龙套,直到把聚义厅变为忠义堂。可如果拍这部分,他又是投降派”。“二张”告诉他,“这个演出是任务,你要不演,我们就去找组织,招安是一定要写到的”。李雪健就开始遐想这角色:“这个人物有很多侧面,500年前的一个小吏,科级干部,他为什么上了梁山?当了‘老大’,为什么要招安?我们小时候是三十六将,只是小说演绎了一百零八将,从科级干部混到现在的兵团级,这有点传奇色彩。又黑,胖胖乎乎,我还是有条件的,这有点传奇色彩,这点吸引我,又是我老乡,‘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我就答应了。”接戏后他就开始设计角色:“500年前人是怎样的?你看那些人,腰带系在肚脐眼下,挺着小肚,像小老板似的,穿袍不可能敞开走,都是迈小碎步,小肚一挺,小屁股一撅,跪那儿是种礼仪,像国画那样,有500年前那种又近又远的味道。”导演也同意了他的意见,进组之后他才发现过于理想化,其他演员都在舞刀弄棒练武功,只有他在琢磨文戏。

李雪健花了一年多投入的人物,显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表演两大要素:形体和语言”,他想在语言上补足,为宋江加入了一点点山东口音。《水浒》是后期配音,几百名演员不可能聚齐,即便聚在一起也完成不了,很多演员武行出身,台词不行,配音的活儿被外包出去。李雪健和制片人说好,自己单独和配音演员一起配。“我打电话问张绍林:‘你怎么不在?你不在我不能配。’他说他上内蒙古补镜头了。我还心里说,我有我的追求,找别人配理解不一样。”配了三四集后,他接的另一部戏《荆轲刺秦王》到坝上抢季节,李雪健请了几天假,准备7天回来后接着配,临走时张纪中送给他一些带子研究。回京后,剧组告诉他,配音工作已经完成了,“我就没在意,那时候也不像现在对艺术较真”。

播出效果让李雪健不满意,他想象中的宋江是朴实的、就事论事的,再带一点憨憨的山东腔。他给记者现场表演了一个片断:宋江听到要抓晁盖的消息,李雪健的“宋江”反应先是一愣,“噢”了一声;配音版的“宋江”这声“噢”很轻,音调上挑,似乎经过了一番思量,“这人一定要就事论事,一定要事到眼前,不能有心机,朴朴实实是好心,有心眼是奸臣”。播出后李雪健对媒体说了一些不高兴的话,让配音界也很不高兴。给宋江配音的是一位陕西知青,他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剧本写得密密麻麻。在朋友的斡旋下,李雪健和这位配音的老大哥见了面,发现他们之间还有些渊源。“他说,‘别人说我配得不好,我不在乎,你说我配得不好,不是砸我饭碗吗?’我为我说的话后悔,早知道这大哥是这种人,打死我也不说。”此后,李雪健不再对“宋江”发表意见,但他心中又觉得委屈,配音演员特地模仿了他,很多人以为那是李雪健自己的声音。“我再接戏必须配音,不让我配我就不接,合同上写明。把语言拿掉,我只完成一个形体,语言是别人的,只能是两个人创作的角色,两个人有两种理解。我想有追求,但环境不支持,成了种祸害,加点山东口音和整体不协调。有时候有一些累,这个人物不是我想象的,但我不能对外说我不认可。”

于海丹告诉记者,李雪健有时会躲在家里悄悄伤心,全是因为某部戏、某个段落没有达到他的预想。接拍《赵树理》时,他两次去山西体验生活,播出时看到“文革”期间的戏份剪掉了,情节不连贯,这次的李鸿章也有同样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删剪戏份令他难过,《荆轲刺秦王》是他又一个争议颇多的角色,删剪得更多,李雪健却说:“我不后悔,也不遗憾。”“第五代”在他心里很神圣,田壮壮、张艺谋、李少红均与他合作过,当陈凯歌找到他时,李雪健的想法是“冲出国门”,“当时也没觉得我能不能演,我还是有一点条件。根据我对秦始皇的理解,我看到的资料对他的描述,他从小是人质,不是世袭王子,那时血统很重要,小矮个,声音似狼嚎,鸡胸脯,一点皇帝样没有。我把这些拉到我身上,我适合。霸主要靠他的事业表现,不是形象,这和我的一贯追求相符,剧本赋予了这种东西。”陈凯歌不吝惜胶片,尽情地让他一条一条试,平均每个镜头12条,得了“李十二”的外号。李雪健演得很High,“我忽视了一个问题:我在外头(指海外票房)一分钱不值,秦始皇不是一号,我把他当成一号演了。拍成上、中、下了,像《教父》似的,得删。我一分钱不卖能留我么?”这部戏得到两极化的评论,大多数人不能忍受,也有极少数人很喜欢。“虽然好些戏拍了没用,毕竟那半年中我享受了创作的酸甜苦辣,这是别的职业体会不到的。虽然当时头上像浇了一盆冷水,我还是很幸运的,有这么一个创作机会。”

李雪健的偶像是石挥,最爱的电影是石挥自导自演的《我这一辈子》,这个名字已经渐渐被忘却,他是那种在业内被奉为大师的艺术家,即便演个小丑也要剥离出其多面性。李雪健在接演李鸿章之前和导演商讨:“要是贴标签的人物,我不演,我要演一个撕标签的过程。我要一点点把标签撕掉,但他还是卖国贼,只不过不贴在脑门上,他是个有血有肉的卖国贼,这不是游戏。这个人物迫不得已搞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他利用了国际势力。以卖图存,他卖国也是很复杂的,100年前在签订条约时,他是知耻的,100年后很多人卖国是为荣的。我演的李鸿章要既名垂千古,又遗臭万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台办’陈主任,这个戏是他抓起的。他的一段话非常打动我,说,这些事情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孩子们,也不关心,我们要去说这件事,人家说你是说教,我们用影视的形式告诉孩子们,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历史,这样大家更能够接受,起码没有防备。你要是教科书,他有防备心理。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事,说大点,为了民族,说小点,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而现在删去的3集让他挺担心,问记者:“你能看下去吗?”能不能看下去,其实已经不在一个演员能掌控的范围。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