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镇江运管:“创”当头 “新”为诀 助力货运企业升级发展

来源:民生网2018-12-11 18:01:43

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上隍货场内,一排黑色的沥青集装箱整齐排放,从外表上看箱与箱之间并无多大区别,然而在听完江苏新越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经理凌爱俊介绍后,才发现里面另有玄机。一个小小的改进如何让企业运输成本降低20%,沥青装载率提升17%,这不仅是企业创新研发的结果,更离不开当地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出谋划策。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交通运输迈向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背景下,交通运输部着力实施调整运输结构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因此对货运和物流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在新形势下,技术创新、装备升级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服务模式,做好企业的“娘家人”

新形势下的货运和物流运输行业面临着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大、附加值低等多重压力,作为企业的“娘家人”,镇江市运管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不仅做好管理者,更是做好服务者。

在江苏新越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自今年初,镇江市运管处成立了十余人的服务小队,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企业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考虑到该企业在沥青从东部运向西部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远距离运输过程中,传统的沥青集装箱一路运输一路加热,可是运到目的地时沥青依然会冷却固化,不仅带来了液态沥青道路运输的危险性,而且造成了重复加热的成本消耗。企业与集装箱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设计研发,最终在今年5月份首批冷态沥青集装箱投付使用。

新越股份业务发展部经理凌爱俊介绍,该新型沥青集装箱采用加热液态装入箱体后直接运输,途中自然固化不用加热,到目的地后再进行加热液化输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运输方式的改变,却为企业降低了可观的运输成本,单从传统集装箱属于特种货物运输到冷态沥青运输属于干散货物运输上,空返的铁路运输费用就减少20%。并且集装箱减少了一个加热设备的空间,沥青的装载量也从传统的23吨增加到27吨,提升了17%的装载率。”凌爱俊说:“一个减一个加,降本增效显著。同时结合中转基地运行,箱转效率更快。采用基地化集中加热,不仅节约能源,还更具环保、低碳、清洁的优势。”

由于该项目的成功运营,在镇江市运管处的积极培育下,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运输服务新动能重点培育项目,正在申报节能减排方面政策资金扶持。运管处货运科科长陈晓明说:“通过帮助一批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成功发展,给其他运输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整个货运、物流行业注入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小体量显大成绩

创新服务模式是核心,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是根本。近年来,镇江市运管处不断加快推进运输组织模式的建设,以“行业管理+协会”的方式,充分发挥集中资源、宏观管理的优势,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在镇江占苏南地区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不利因素下,反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问及近年来镇江市运输企业的发展状况,运管处货运科科长陈晓明如数家珍。他介绍:一是多式联运发展再获新突破。两年来,在镇江市惠龙易通和宏马物流被列入江苏省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新增兴港物流、飓风物流、建华物流多式联运企业3家,联运量达71.71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有效降低运输成本30%左右、缩短运输时间10%左右;二是甩挂运输发展再创新佳绩。飓风物流部级甩挂运输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至此,全市部级甩挂试点项目已达2家。全省首家挂车租赁共享企业(江苏挂车帮租赁有限公司)也落户镇江运营,运力规模为10000辆,已投入甩挂挂车343辆;三是无车承运人发展再上新台阶。3家试点企业全部顺利通过考核,综合监测指标评估位于全国排名前列,其中飓风物流无车承运为全国第七、全省第三。整合货运车辆数2.1万辆,累计上传运单7万单,完成在线交易量171万吨,缩短货车配载平均等货时间10-15%、提高车辆里程利用率50%左右;四是城市配送体系不断完善。江天城配与百世店加、瑞祥全球购等多个合作商联盟打造仓配一体运作项目,开发配送资源集聚的物流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智能配送体系。

镇江市运管处通过“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联动服务,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培育出一批有代表性的货运、物流企业,再去引领带动其他企业加入到创新发展中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张建霞 张鹏云)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