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浙江兰溪首创生态洗衣房 引领治水新形态

来源:民生网2019-01-09 17:39:24

但闻衣杵声,不染碧池水。日前,浙江金华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态洗衣房的规划选址、方案设计、设备设施和管理要求。这意味着,浙江多年水环境污染防治实践中诞生的地方创举——生态洗衣房,将得到更好的规范发展和推广应用。

全方位总结现有模式

沿河而居、捣衣浣纱,是水乡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但洗涤污水流入河塘,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一直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一大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避免水环境污染防治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2017年以来,金华首创生态洗衣房模式,做到既重视基层关切、满足百姓需求,又能实现河塘提水质、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有效提升了百姓的治水获得感。目前,全市4400多个行政村中,已有1300多个村庄建起生态洗衣房。

金华兰溪市黄店镇都心村便是第一个建设生态洗衣房的自然村。村中的坞慈塘,在实施了截污纳管、清除底泥、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治水措施后,往日的“黑水”一塘变成了如今“碧水”一汪。但是因村民仍在塘里洗衣,水质时常反弹。为根治水质反弹,都心村将池塘水抽到高处水箱,再连至洗衣房内的各个水龙头,洗衣污水顺着洗衣槽,直接奔向集镇污水管网。没了污染源头,治水难题也迎刃而解。现在的坞慈塘畔,古色古香的长廊下,清流汩汩、棒槌声声,来此洗衣的妇女络绎不绝、有说有笑。

兰溪黄店镇都心村的生态洗衣房

“自从启用生态洗衣房,坞慈塘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转变为如今的Ⅲ类,且始终保持稳定。”都心村村委委员、坞慈塘塘长王老四自豪地说,“池塘变干净,洗衣有去处,还多了一处沟通交流的场所。”

好经验传千里。生态洗衣房很快便在金华乃至全省得到推广,仅金华就涌现出了3种建设模式,即适用于平缓地带的兰溪“黄店模式”,适用于山区地形的浦江“洪村模式”,适用于有自来水的城镇、郊区的金义都市新区“支家村模式”。

“标准”的编制出台,既是金华对现有生态洗衣房建设管理模式和经验做法的一次全方位总结和深化,也是该市全面提升源头治水、精细治水、长效治水水平,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又一创新举措。

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绿色节俭

“编制过程中,我们力求让这一标准能为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全方位的工作规范参考。”金华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从整体来看,“标准”涉及了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全要素的指导规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备设施”章节,“供水设施”和“污水处理”的内容中清晰地体现了“黄店”、“洪村”、“支家村”三种模式。“供水设施”,可利用地势差引入河道、山塘、水库等天然活水;可配建动力供水系统,抽取池塘水或河道等地表水;可既有管网自来水。“污水处理”,城镇、城郊地带可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平缓地带可纳入自建污水处理终端;山区地带可引流到生态湿地自我净化。

在“管理要求”章节,“标准”又创新提出成立乡镇(街道)生态洗衣房工作小组和村级生态洗衣劝导组织,设立生态洗衣房房长,开放由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元资金筹措方式,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干事,强化生态洗衣房的日常管理。

从细节看,这一标准在规范农村生态洗衣房的建设和管理上也十分细致而又接地气。比如在洗衣设施的建设上,该标准提出,“从方便村(居)民生活、满足村民需求出发合理确定洗衣台位数量,单个生态洗衣房宜设洗衣台位(3~10)个和不少于1个拖把清洗池,可设其他功能的清洗台位(1~2)个”。再比如在规范农村生态洗衣房的日常管理上,该标准提到,“开展洗衣高峰时段生态洗衣巡查工作,实行“一日一巡查”制度,及时对沿河道、溪流、池塘洗涤的行为进行劝导,引导、督促村(居)民养成生态、绿色、节水的洗衣习惯,自觉保护水环境”,等等。这些都对农村生态洗衣房的建设管理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

2018年12月26日,作为国内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兰溪市农村生态洗衣房建设工程获评“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