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成本上涨米价承压,农民怎么种粮才赚钱?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01-16 10:40:19

麻辣财经“种粮微调查”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多年来,我国粮食持续丰收,全国13.9亿多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5公斤以上。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也有不少人感到好奇,人均粮食占有量445公斤,差不多是900斤的样子,平均到每个月也有七八十斤了。现在人们主食吃得都少,一天有几两米、几两面就够了。生产这么多粮食,咱吃得了吗?还有必要再抓粮食生产吗?

生产这么多粮食,不光是给人吃的,其中也包括饲料用粮。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主食吃的确实不多,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鸡鸭牛羊也要靠粮食喂养,人们吃的肉蛋奶也要靠粮食来转化。所以,把这些粮食消耗也算为“人均占有”,其实挺合理的。

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抓粮食生产要毫不放松!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土地租金和农资上涨,稻谷价格却一直下跌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个新变化是,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与有的品种供给不足并存,再上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给农民种粮带来了新挑战。新形势下,粮食怎么种才能赚钱?

麻辣财经调查显示,当前种粮成本呈现刚性增长趋势。

“土地租金三年涨了一倍,有点儿吃不消。”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莲花村的王学斌说,在整个种粮成本中,流转租金这一块占到了三、四成。2015年每亩租金300元,现在好地块涨到650元,丘陵地也涨到560元。去年他流转1200亩田,每年贷款主要支付租金。

管理成本也在攀升。55%的种粮主体反映农资“涨价快”。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新时堰村农民鲁方齐说:“前年一袋复合肥102元,去年到了120元,一年涨了近20%。”

粮食去库存,让米价承压。湖南卫红米业总经理周正春说,一些企业为降成本,把拍卖旧米作为主要原料,大米市场价拉低1—2毛钱,这让加工行业收购新米压力更大、利润更薄。

种地成本上升,稻谷价格却一直下跌。面对经营压力,一些地方大户出现退租苗头。

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天井村大户张传顺,3年前流转1000多亩地,今年只剩下400多亩,准备全部退租,“再种赔不起了。”宁乡市东湖塘镇东湖村农民易干武,去年流转规模从300亩减到100亩,“种一年赔一年,只能慢慢把规模降下来。”

还有一些地方,农民也开始“双改单”。据了解,宁乡市120万亩水稻中,早稻实际面积不足12万亩。在庐江县,过去早稻一直维持在60多万亩,近年许多农民“双改单”,去年早稻只有35.7万亩。在巢湖市,不少农民将“一麦一稻”改成一季水稻,银屏镇三胜村陈玉扣说:“小麦效益低,再加上秸秆还田后,小麦种不下去,干脆把小麦砍掉了。”

从前两年种植结构看,“稻强米弱”造成稻谷库存高企。所以,农民需要顺应市场供求形势,来调整种植结构。但这一调整落到一家一户农民身上,还是形成了负担。

在黑龙江富锦市,前几年玉米价格下跌,农民纷纷把旱田改成了水田,把玉米换成了水稻。但去年水稻价格下跌,玉米价格“逆袭”,不少农民打算再把水田改回旱田。

“这么改来改去,岂不成了‘翻烧饼’?前面的投入恐怕要打水漂了。”种粮大户祁富林说,种水稻需要专用农机,备齐一整套没有20多万元下不来,要是改成旱地,这些装备基本全废了。

基层干部反映,这几年合作社、大户等新型主体快速成长,成为粮食生产的生力军。大户退租、“双改单”背后,反映出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希望出台更有力的针对性政策,稳定种粮收益,保护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千方百计降成本,调整结构保增收

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对粮食生产很看重,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积淀。

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你会发现虽然地早就分到各家各户,但每一个地块、每一道田埂都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就像是一把尺子量出来的。麻辣姐曾问过一位老农民,家家户户种地怎么像绣花似,有必要这么精细吗?这位老大爷回答:“咱世世辈辈是农民,种地也是一门祖传的手艺。地弄得七扭八歪不像样,人家会笑话,自己的脸上也挂不住。”

无论市场千变万化,农民增收是硬道理。种地的成本降,怎样才能降下来?保护种农民种粮积极性,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湖南省宁乡市双江口镇,20户种粮大户成立合作联合社,抱团发展。探索一田两用,去年联合社在3500亩稻田推广稻虾共生,“一季水稻,一季龙虾,一亩效益增加4000元,稻田生态复合种养,可能是今后一条出路。”合作联社理事长范建锋说,有了规模才有议价实力,联合社共经营2万亩地,统一采购农资,价格能便宜10%。

新技术、新装备提升效益。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镇三胜村大户陈玉扣说,现在喷洒农药用上了无人机,几十亩地作业只需十几分钟,而且喷洒均匀,飞防一次一亩10元左右,比人工省事省钱。

“这几年粮食市场波动大,不能把宝都押在一个品种上,多几个品种可以分散风险保证收益。而且,换品种还能拿到轮作补贴,也是一块收入。”王贵成是黑龙江桦川继成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去年合作社的3315亩地,他进行了精心的种植结构规划:1815亩高粱、925亩大豆、525亩水稻。这些高粱地在2016年种植的是玉米,2017年种植的是大豆。

许多农民和种粮大户希望,政府要加大力度补短板,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种地还是靠天吃饭,水利设施得跟上。”宁乡市东湖塘镇太平桥村袁铁山说,村里的山塘年久失修,渠道淤积,灌溉跑一路漏一路,去年大旱,合作社200多亩水稻秧苗都没插下去。

完善种粮社会化服务,也是重要一环。安徽巢湖市庙岗乡莲花村王学斌说:“我们卖的都是潮粮。因为一台烘干机要几十万元,使用率较低,难以短时间内收回成本。租用烘干机的话,一斤就要6分钱,大户难承受。”

还要延长生产链条,拓宽增收渠道。大量水稻秸秆如何处理,令很多农民伤透了脑筋,但如今“废物”变成了“宝物”。黑龙江桦川县玉成农机合作社,将废弃的秸秆打包加工成生物质颗粒,以每吨410—450元的价格卖给附近的发电厂,收益和加工公司按比例分成。“今后我们还想和龙头企业深入合作,生产米糠油、饲料等,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效益。”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说。

不少种粮户和基层干部建议,粮价改革配套政策应跟上。一是要理顺产业链条,大力气推广订单农业,稳定种粮农民的市场预期;二是做好信息服务,希望每年国家最低收购价能提前公布,给市场留出充分消化时间,避免影响价格信号,造成谷贱伤农。三是在收购环节,应立足市场变化调整政策,避免出现政策性收购减少了,而市场化收购又跟不上的情况,造成新的“卖粮难”和“收粮难”。四是完善种粮补贴政策,目前补贴种类多,但都不大,希望制定精细化政策,让多种粮、种好粮的得到实惠。(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赵永平 朱隽 王浩 郁静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