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贵州省黔西南州:“三区一化一基地”谱写金州教育新篇章

来源:民生网2019-01-30 13:03:08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其金矿资源的保有储量占贵州省的90%以上,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黔西南州的教育系统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可以称之为“黔西南州模式”,具体可以归纳为“三区一化一基地”,即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精准教育扶贫和家长学校教育三个实验区的试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设高素养人才培养基地,谱写出了金州教育的新篇章。

留守儿童精准关爱实验区:模式、方法、空间

黔西南州教育局局长梁喜明介绍说,自从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在黔西南州设立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实验区以来,黔西南州立即行动,精准施策,深化“四在学校”,探索“五共关爱”,拓展留守儿童关爱空间,着力推进实验区建设。

全州深入推广“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工作模式,即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指数,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指导、生活缺乏帮助、行为缺乏约束、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抓好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工作,建成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数据库,做到精准识别,实行动态管理。

目前,全州共有留守儿童111704人,入学儿童103753人,留守儿童入学率达92.8%,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达到97.5%。

黔西南州的“家校五共关爱法”,搭建留守儿童共育桥梁,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黔西南州抓住节假日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走访,共商搭建关爱平台的方式;开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和代理监护人,共识家校关爱意义;依托“留守儿童之家”,通过困难帮扶、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多种形式,共建家校互通制度;利用“教育云”平台,建立“在线团聚”空间,共享育人资源红利;通过家校平台交流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中来,共担教育管理责任。

梁喜明称,全州命名“教育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示范校21所,聘任留守儿童兼职教研员34名,成立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室和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教研工作室,专题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教研。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凝聚真情力量,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社会各界支持、干部职工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强大合力。黔西南州组织乡村学校教师、妇代会、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志愿者等担任“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邀请“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采取“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城乡儿童手拉手”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健康成长。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陪同,在暑期举办留守儿童夏令营等。

在拓展儿童关爱空间的过程中,黔西南州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黄德敏,“最美乡村教师”杨元松等一批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榜样。新华社、贵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黔西南州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教育精准扶贫试验区:念好“五字诀”

黔西南州将册亨县作为教育精准扶贫脱贫试验区,将晴隆县三宝乡、望谟县郊纳镇、册亨县双江镇、贞丰县鲁容乡四个极贫乡镇作为重点,努力念好“学、发、精、脱、担”“五字诀”,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彻底拔除穷根。

念好“学”字诀,学思领悟是先导。黔西南州始终把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以学习为先导,扶贫先扶智,全力发挥教育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根本性作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探索一条具有黔西南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新模式。

念好“发”字诀,发展教育是根基。打赢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普及“十五年”教育是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州规划实施各级各类教育项目学校1186所,重点加强对兴义市、义龙试验区和各县县城所在地的校点布局调整,助推易地扶贫搬迁。采取“三个一”(项目建设用地及征地费一次性报告、一次性研究、一次性解决)模式超前谋划“新两基”项目土地储备,贷款65.15亿元用于“十三·五”教育扶贫项目。

念好“精”字诀,精准帮扶是抓手。实现教育精准脱贫,关键是做到“四个精准”,即对象精准、措施精准、路径精准和效果精准。全州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一批确定符合资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691人,省扶贫贫困学生资金4200余万元已下达各县(市、试验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就读期间,优先享受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学生实行“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学生实行“两助一免补”。职业教育瞄准“精准扶贫”,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信息化促进“精准扶贫”,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加大投入保障“精准扶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帮扶落实“精准扶贫”,完善教育智力援助帮扶机制。

目前,全州实现50%以上学校食堂与农户、基地、合作社进行对接,1.52亿元营养餐经费助农扶贫增收。“温暖之翼·爱心在飞”之“携手莘莘学子·共享开放金州”活动惠及贫困大学生613人,惠民资金68.48万元。

念好“脱”字诀,脱贫小康是目标。到2020年,全州要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基本普及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贫困县重点举办的中职学校至少达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标准,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念好“担”字诀,担当铺路是保障。同步小康,教育担当;脱贫致富,教育铺路。黔西南州制定印发了《黔西南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试验区建设方案》、《教育精准脱贫册亨试验区“1+9”配套方案》、《黔西南州极贫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等文件,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基本普及15年教育,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落实教育发展的条件保障。

家长学校教育试验区:从三个方面部署

梁喜明介绍说,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工委《关于建立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黔西南州被列入首批“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的单位有兴义市、兴仁县、安龙县、普安县、贞丰县、义龙试验区六个县(市、试验区),全区通过抓整体规划,抓队伍建设,抓课题研究,全力推进这六个实验区的建设,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助推家庭教育发展。

抓整体规划,提升家校育人目标。黔西南州教育关工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拟定“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以“十有”为标准(有负责人、有牌子、有教室、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专兼职教师、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考核评估、有档案资料),做到“五落实”(教学计划落实、教学课时落实、常规管理落实、教师队伍落实、课题研究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了“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考核评估标准,坚持“抓重点、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工作发展。

目前,全州中小学、幼儿园1617所,已建立家长学校1468所,占90.8%。实验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251所,均开办家长学校,建校率达100%,其中有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5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9所,州级示范家长学校85所。

抓队伍建设,提升家校育人水平。黔西南州中小学坚持“一校兼两校”(一所学校既是基础教育学校又是家长学校)、“一长任两职”(一位校长既是普通学校校长又是家长学校校长)、“一师担两教”(一个教师既担任普通学校教师又担任家长学校教师)的做法,全州各级教育关工委先后举办骨干培训班254期,培训家长学校骨干教师12340余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创新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创了“网上家长学校”、“空中家长学校”等办学模式,通过“校讯通”、微信平台、QQ群交流等途径对家长进行家教培训。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家校育人水平。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掘“五老”的资源优势,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培训。各级妇联通过家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案例,指导家长自觉维护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当权益。各级团组织指导年轻家长、青少年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公益卫生保健宣传,指导家长学会关心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法律法规、遵纪守法、远离毒品、拒绝传销、反对邪教等宣传教育,增强家长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抓课题研究,提升家校育人质量。黔西南州采取培训家长、问卷调查、个案走访、书写心得、观察变化、数据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不断提升家校育人质量。兴义市、兴仁县被教育部关工委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实验区,50余所实验中小学及时成立课题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

黔西南州承担了教育部关工委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项目研究》,贵州省子课题《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新型师生关系研究》的研究任务,全州9县市(区)27所中小学参与了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借课题研究平台,促师生关系改善》全文被刊载于教育部关工委《关心下一代》2015年第三期杂志上。

目前,兴义市和义龙试验区被确定为“课题研究协作区”,兴义市的敬南镇山脚小学、第四中学和义龙试验区的郑屯中学、新桥中学4所学校被评为“课题研究骨干学校”,普安县的青山镇新田小学和义龙试验区的铁路小学被评为“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全州家校育人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信息化平台:遵循“141”发展思路

梁喜明称,黔西南州按照“141”发展思路,即依托一个平台、凸显四大共享成效、探索一种模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

2016年3月2日,中央电教馆、贵州省教育厅、黔西南州政府、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联合签署《黔西南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黔西南州。黔西南州依托这一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四建”工作,即建高速、建平台、建网络、建队伍,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发展乘“云”而上。

建“高速”,指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建成上、下行对称出口带宽10G的教育云大数据专线,从北京教育大数据中心直达黔西南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全面打通了黔西南州教育云大数据中心的对外高速通道。建平台,指黔西南州作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第二通道,重点建设“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两大平台深度融合。建网络,指全州已有1943所学校接通宽带网络,接入率达97%,9346个班级和办公室接通光网,覆盖率达91%,7821个班实现“班班通”,完成率为85%。已形成以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以县(市、区)为节点、以中小学(幼儿园)为末梢的智慧教育信息化立体网络格局。建队伍,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乡土化”的培训方式,加强行政领导、核心人才、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四支队伍”(行政领导、核心人才、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建设。

黔西南州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凸显四大共享成效。一是推进共享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城乡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技术应用、师资培训、管理服务”四同步,建成以县(市、试验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小(教学点)为末梢的城乡信息化教育体系,依托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理念送到乡村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送与共享。

二是推进共享教育公平服务。坚持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信息化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创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为核心,全面构建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借助汇聚于平台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试点和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的教学模式,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推进教育公平。

三是推进共享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全覆盖,打破地域限制,以建设和大规模应用金州教育云大数据平台为切入点,将最优质的资源辐射到全州薄弱学校。引入州外“名校名师”资源,让州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黔西南州所用。在州内建设在线直播课堂互动教学示范点,将优质资源送到边远的农村学校,实现共享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四是推进共享教育质量提升。利用教育云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试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云教学”新模式,为创新学习形式和实现“人人通”奠定基础,让全州师生共享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成就。

“一种模式”,指“1+4+N”教育云大数据发展新模式。“1”即是以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黔西南州为依托,建设一个以教育云大数据推进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试验示范区。“4”即是应用试验示范区教育云大数据,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公平服务、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四大功能。“N”即是以金州教育云大数据试验示范区为圆心,带动辐射周边N个地区及学校发展。

高素养人才培育基地:成果凸现

梁喜明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努力把黔西南州打造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黔西南州加快普及15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加快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扩大和合理布局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多元特色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管理和办学水平,完善专业设置;加快黔西南职院建设,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

目前,兴义一中已成功申办“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望谟民中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仁职中被授予“省级示范性职中”。

长期以来,黔西南州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育人模式转向“立德树人”,学前教育转向“去小学化”,义务教育转向“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转向“精准扶贫”,高等教育转向“服务社会”。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质量、师资质量、学生质量、管理质量等,促进高考、中考质量稳步提升。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黔西南州的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学生就业为首要,围绕州委、州政府“1+3+3”战略,突出山地旅游、精准扶贫等特色,科学设置专业,错位发展、差异竞争,重视教学过程和实训评价,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努力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涌现了兴仁职中、兴义职中、安龙职中、贞丰职中等一批示范学校。

以2016年为例,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就出在黔西南州,有1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本科录取人数从2015年的8858人上升到10710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一本上线率从2015年的9.79%上升到13.85%;本科上线率从2015年的37.36%上升到43.97%;600分以上考生从2015年的255人上升到459人;兴义一中和兴义八中“册望民族班”本科录取率达100%。

全州职业院校185名师生赴贵阳参加省技能大赛,68名师生获奖。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黔西南选拔赛,43名职业院校选手参赛,23名获奖。推选的573名优秀毕业生全部被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推荐119名中职毕业生参加2015年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评审通过率达到100%。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