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杨学祥: 质朴者必高古 取宠者必流俗

来源:民生网2019-02-26 16:43:06

书法文化灿烂辉煌、光彩夺目,对于艺术家而言,笔墨线条的提按顿挫中,始终凝聚着书法家血脉饱满的创作激情,不断充盈着书法家自信的力量,默默诠释着书法家的精神家园,一幅神韵四溢的创作是书法家理念、智慧、气度的高度结晶。在坚守法度的基础上,书法家的书法是张扬个性的艺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融传统与创新于一家,集敏学与才情于一体,广收博取,厚学积养,“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方能神通古今,独出一格。

杨学祥,湖南省洪江市托口镇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曾任洪江市广播电视台常务副台长,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院士、中华国礼书法家、洪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和展览,并先后15次荣获全国书法作品金奖,书作入编多部典藏和年鉴,并被单位和个人收藏。

 

杨学祥认为,在练习书法临帖方面,书临千碑方创体。临碑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如果不临碑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无法练好书法的。只有以碑帖为本,临池不辍,持之以恒,用心钻研,笔笔到位,字字入法,又融进自己对书法的独到才情,才能写出既源于传统又完全是自己的风貌的作品。”笔者确信这是杨学祥多年勤于笔耕的心得体会,更是他的经验之谈。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做支撑,不临帖、不摹碑,显然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家,但是,一味地不越雷池,墨守成规,泥古不化,没有创新,那也充其量是一个书匠而已。临帖摹碑是基石,是书法家通往成功之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显然,杨学祥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实践的。杨学祥书法走的是一条恪守传统正脉之路,自幼他酷爱书法艺术,从法度严谨的唐楷入手,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刚劲婉润、《皇甫诞碑》的骨气劲峭、《化度寺碑》的瘦劲刚猛,取欧阳询的“刚劲”、得其“形”而忘其“意”,纳柳公权的骨力劲健,得其“意”而忘其“形”,以楷书筑基,后主攻“二王”法帖,把“二王”的遒劲隽美融入自己的笔意,深参黄庭坚、王铎、孙过庭行草书的线条变化和含蓄多变,博学怀素、郑板桥、毛泽东、郭沫若大草的转使缠绕和酣畅淋漓,从一笔一划临摹,到仔细注重对章法布局的安排,心追手摩、苦心孤诣,在坚守学习历代名家巨著的基础上,注重文学艺术的修养,把自己帅逸洒脱的个性、深厚的文学积累,以及独到的思想内涵,融进书法创作之中,并时出新意,形成了自己承古出新、潇洒奔放,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独特书法风格,而让大众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技法锤炼与审美情趣的提高,要慧心怀秀,独具匠心,杨学祥将智慧与才情通过几十年浸淫的技巧呈现给大众,品格高古, 即合乎中国传统审美的价值趋向,又贴近中国人特有审美趣味。杨学祥的字美,乃为真美、大美,他书法的美得益于书风的纯正、经典的学习临摹,“真、草、篆、隶、行”诸体之中,他工隶书,更擅长行草书,他创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辛弃疾/青玉案》等行草书作品,章法布局方面,体势开张、雍容大度,外表飘逸内涵丰富,用笔方面,畅达恣肆,遒劲隽美,用墨方面,潇洒淋漓,纵横驰骋。缠绕中不失和谐,狂放中严守法度,恣肆中归于形内。又如行草书《郭沫若诗/天池》,浑然天成,快意十足,行草书似郑燮的“板桥体”,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横向取势,气势恢宏,如"乱石铺街",刚柔相济如折钗股,方圆结合如印印泥,动静自如似锥划沙。

“书贵气盛、品于高古、格在心胸”,心仪质朴者必高古,取宠者必流俗,大格局才能大气魄,尤其擅行草书者,定以“大道”为其美学理想的终生追求,杨学祥诸临百家、见多识广、胸次开阔,他把书法的情感与书品的意象之象,有机统一,相得益彰,通过欣赏他的书法能激发观者强烈的共鸣,拓展观者广阔丰美的联想空间,杨学祥崇尚历代名家的艺术追求,并以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的书法大家为榜样、为标杆,在书法道路上,笔耕不辍,上下求索,他以行草书为立身之本,广猎博取,兼容并蓄,熔铸一家之言,凸显于当代书坛,备受关注。

(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