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贵州石阡:支部带头 产业脱贫

来源:民生周刊2019-03-06 16:38:50

贵州省石阡县,地处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

截至2014年,石阡县尚有173个贫困村,29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27523户10623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27.07% 。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山高路远沟深,山不让人富,群众也不敢想富。

扳倒贫困大山,要有“愚公”领头。2015年初,石阡县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行动,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把领办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核心内容。同时,开设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申报绿色通道,一时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当年3月,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达310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其中302个由村党支部书记领办。

打好“水主意”

大沙坝乡任家寨村位于石阡县和思南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但产业效率不高,全村劳动力大部分“流入”思南务工,2016年初人均收入不足全县平均水平,致富前景令人堪忧。

在大部分人都认为“靠土吃饭”难发财的时候,支书李文锋挑起重担,探索“靠水致富”的路子。

石阡县素有“温泉之乡”“矿泉水之乡”的美誉,做好水文章是李文锋一直坚持的致富梦。而在2016年初,要在一个人多地少的村里生产矿泉水,几乎没有人支持他的想法。

李文锋个人贷款50万元钻探、送检,召开77场群众会。在他和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组建大兴源泉山泉水专业合作社,全村148户村民入股184.3万元,占48.9%股权,水资源按户平均入股和村集体占有股份51.1%。2017年11月、12月,合作社生产总值近1000万元。

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关键在于链接群众增收。该村按照“2422”模式进行集体分红,合作社集体收益中20%按户进行分红,4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20%作为管理者报酬,20%对贫困户进行再次分红。2018年,全村村民共计获得分红301040元。在确保利益链接的同时,还把产业效益直接捆绑到乡村治理家庭义务,推行《村民自治计分制管理办法》,通过3章22条对全村文明行为计分,年终以计分奖惩情况兑现产业资源股分红,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助推器”。

为了避免产业发展“一条腿走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家门口致富”,该村还把目光投向特色水果产业,形成“水、果相承”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7年8月,该村组建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黄桃、红心柚、三叶木通1000余亩。村民到合作社务工,每月平均可以拿到2000元务工工资。一年多来,带动群众务工7000余人次,用工总支出50余万元。用工对象中,平均年龄56岁,妇女占比62%,切实解决了妇女和高龄村民的劳动就业难题。同时,合作社每年提取4万元收益组建“芳霞基金”,支持妇女自主创业,已带动3名妇女通过民族手工创业,让“半边天”也成了脱贫主力军。

翻天覆地凉山村

同样位于两县接壤的凉山村,2016年集体经济分红达到180万元。石阡苔茶甲天下,凉山村正是靠着苔茶走上致富路。

“凉山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想吃白米饭,小孩盼泪流。”平均海拔900多米的凉山村,受水源桎梏,传统农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贫困枷锁。

向大山要饱饭吃,是李文安创业回乡担任支书的初心愿景。李文安带领10余名党员,变自然劣势为产业优势,流转开辟荒土549亩种植苔茶,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念起“茶经”,突围贫困。

茶产业收益周期为3年,为了避免群众观望,又在茶树中间套种了马铃薯。2013年秋收,每亩马铃薯收成了2200斤,比种植玉米的收益要高出两倍。村两委带头组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村民扔下玉米棒子开始种植马铃薯,收成逐年增长,脱贫的劲头终于拧成了一股绳。

有了产业支撑,群众收益逐年增多。2015年,合作社分红60万元,2016年分红就达180万元。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越来越高,合作社共吸纳社员200户,其中130户或以现金入股、或以特惠贷入股250万元。

合作社按照“62155”模式进行分配,其中60%作为股东分红,2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10%作为合作社费用,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5%作为社会保障兜底贫困户入股资金。2017年,合作社还向9户无劳动力家庭免费赠股,切实履行了兜底帮扶的职责。

已经搬迁进新房的王中奎把5万元特惠贷全部入股到合作社,2016年底拿到分红13000元,2017年12000元。另外,他还在合作社从事管理基地的工作,每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生活相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王中奎告诉记者:“我打心底佩服支书!”

不论是靠“水、果”致富的李文锋,还是走“茶、薯”兴业的李文安,在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上,都有一个共识:支部带头是核心,选准产业是关键,政府资源配置是保障。

该县通过推进“民心党建”工程,动态研判全县村支两委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将一批像李文锋和李文安一样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干部选送进村支两委,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带贫能力,达到稳固脱贫的效果。

县域农业产业革命

与此同时,石阡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农业产业革命”, 从全县进行农业产业布局,建立起以茶叶产业为主导,果蔬药、生态养殖、苗木苗圃为重点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布局完成茶叶种植3.6万亩,水果产业4.26 万亩,蔬菜产业18.94万亩,中药材3.7万亩,食用菌0.21万亩,苗木苗圃产业4810亩。生猪已出栏16.93万头,肉牛已出栏1.32万头,家禽出栏168.71万羽。产业实现近期总产值32.76亿元,联结覆盖贫困人口92291人。

一场产业革命有效调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县村级集体全部建立经济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户与村级集体经济产生利益链接。2018年上半年石阡全县落实土地折价入股7.5万亩,现金入股5845.8万元,发放社员劳务报酬1749.7万元,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13.6万元。

该县还充分利用政府资源配置优势,在产、销两个环节下足功夫,为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致富做好保障。

利用县扶投公司、乡扶投公司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三级销售网络,创建“农校对接”产销模式,利用党建扶贫优势,拉动石阡农特产品走进新华社、贵师大等帮扶单位及社会其他单位采购清单,拉通产销大动脉。

同时,搭建精准脱贫培训学校,组建集体经济发展顾问团,通过合作社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全程指导与贫困群众就业本领提升、产业管理业务提升“两步走”,带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认领帮扶责任,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率,增强特色产业“生命力”,让“观望群众”真正成为“奋斗农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认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关键是如何有效整合支部领引作用、产业带动效率、市场调剂保障和群众自主意识。他介绍,目前石阡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具备这些要素,各村集体经济最低收入已达到5万元以上。

据统计,石阡已出列81个贫困村,5个深度贫困村,已脱贫17025户71553人。今年,石阡县结合县情实际,计划减少贫困人口2.85万人,出列92个贫困村,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以确保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  侯雅楠   李双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