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一年了,那些要整治人居环境的农村怎么样了?

来源:民生周刊2019-03-19 14:29:32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走过开局之年,为乡村振兴打响了第一仗。

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公示了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初步名单,包括全国20个县(区)。

一些地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已经取得初步成绩,产生了一些典型性、示范性的做法,但也面临不少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不足等,需要进一步探索。

因地制宜探索整治模式

垃圾满地,蚊蝇乱飞,对于很多在外务工的人来说,这是不愿回去的故乡。没有清洁的环境,乡村留不住人,更谈不上振兴。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后,各省份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各地都开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在今年两会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农村环境千差万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该从实际出发,还要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针对不同县市区、不同村庄提出不同的整治任务和整治标准,防止做表面文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说。

因地制宜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方案定下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首先,要结合整治标准,梳理农民的有效需求,外来客体判断不能代替主体的选择,这就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其次,各地的规划实施要与村庄发展演变趋势保持动态平衡,注重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这就是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不少地方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有序推进整治工作。比如,河南把157个县划分成一、二、三类,分类分区域推进整治。

河北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区分不同类型农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在面上整体推进的同时,2018年重点开展示范县、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全省选出3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10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予以表彰奖励,并在全省推广经验做法。

湖南省分一、二、三类县市区选定了7个市县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县,同时在全省选择1000个村开展示范创建,推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着重解决污水、垃圾、厕所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在过去一年的整治工作中,多地发现,污水、垃圾、厕所问题是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环节。

据统计,全国还有近80%村庄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25%的村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约1/3的村庄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约2/3的农户没有用上水冲式卫生厕所,近50%的农户没有喝上净化处理的水。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很多地方突出了这几个重点。比如,江西省定南县建成运行20余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计划今年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家里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直接接到家里,污水再也不会到处乱倒,家门口的这条河原来天气一热就有臭味,现在水清鱼肥,没事我钓钓鱼,生活可美了。”这是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一位居民的心声。

河南兰考印发了《清零行动标准》、《垃圾分类常识》画报,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垃圾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所在的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对垃圾治理实施了全覆盖。

多地掀起厕所革命。事实上,进城务工农民回到家乡,感受到的最大差别就是厕所,这是农村人居环境中实实在在的“大事”。

去年10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召开的全国农村改厕工作推进现场会发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近一半农户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

资金瓶颈待突破

无论是厕所改建,还是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很多地方采用补贴方式鼓励农民改厕。山东推进改厕建设,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一般农户每户补助9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补助1000元。

就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治理情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缺口进行了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改建的资金需求约在每年640亿元至2273亿元之间。而在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间,中央财政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累计总额435亿元,不足一年的资金需求。

该研究室建议,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助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渠道;在项目融资方式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具体就是参照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在县域层面可以对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沼气推广补助资金等相关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

同时,整合社会资本,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机制,形成人居环境整治补助基金。引导企业家等投身家乡建设,依托现有资金进行抵押担保扩大融资规模。

(原标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年考》)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