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公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一所公益学校的坚守和未来

来源:民生网2019-03-22 10:46:45

2月26日,寒气未散,真正温暖的春天远没到来。

汽车驶进河北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密集的平房、杂乱的枯树、流浪的小狗,安静而萧条,穿过一条不长的小道之后,就到了记者此行的目的地——石家庄友好使者公益艺术中专(以下简称“友好使者公益艺校”)。

学校是由老旧工业厂房改建而来,去年4月份开始动工,如今,一半是干净整洁的教学楼和宿舍,一半是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旧厂房,这样的环境似乎并不能影响孩子们的欢快。

当记者走进教学楼三层练功房的时候,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在随着音乐做舞蹈基本动作训练。等注意到有陌生人时,孩子们又显出调皮的样子,“我给姐姐们表演说快板书吧,叫正月里正月正。”“他去年刚来的,唱歌可好了,姐姐你让他给你唱一个!”

如果不是值班老师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孩子全都是孤儿或父母无力抚养的“事实孤儿”。

孩子们有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十分钟相处,记者和孩子们已经很熟络。

“姐姐,我们三儿给你们跳个舞吧”。

最右边的小姑娘叫韩亚欣,姐姐韩亚芳刚从学校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亲因病几近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离家出走。2013年12月,年幼的弟弟在一场火灾中全身80%烧伤,做过很多次手术,花费数十万元。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两姐妹上学了。刚到学校时,有一次韩亚芳练习压腿时疼得直哭。可是见到老师走过来,又含着眼泪使劲儿笑。追问之下,韩亚芳说,她害怕因表现不好而被老师送回家去,所以“哭着笑”。

入学前的罗新梅(左二)

现在的罗新梅

中间的小姑娘,叫罗新梅,父亲身体残疾,母亲有严重的精神疾病,除了种地,家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新梅自小懂事,很小便开始做饭、干农活,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的生活,是全家人的“妈妈“。被公益学校的老师接走时,她问:“能把我的弟弟妹妹也带走吗,我怕他们没人管。“15岁的年纪,已经扛起责任,懂得牵挂。现在的新梅,比初入学时长高了很多,瘦瘦小小的姑娘已亭亭玉立。

赖安是9岁那年被派出所送到学校。父亲是英国人,抛弃了当时怀有身孕的母亲,母亲因此精神失常,小赖安成了“野孩子“,穿街走巷学会了小偷小摸,三番五次被送往派出所。来到学校之后,他第一次接受正规教育,学文化课、说相声、学做人。如今说的一口好相声,曾获得过中国少儿曲艺大赛河北省赛区的一等奖。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校不仅仅是一所学习知识的校园,更是一个温暖的家,是没有世俗偏见的港湾。

“为了孩子,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

友好使者公益艺校是一所经教育部门批准的纯公益性学历制中专,由几名文艺界人士创办,开设音乐、表演等艺术类学科,招收的全是孤困孩子,吃、穿、用等一切费用全免。

“这里已经是第三个校址。”学校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高杰说。

这所学校从“拼桌”式办学开始。第一次是与一家幼儿园合租。第二次是在石家庄市植物园附近租下的一所废弃小学,面积也仅有一个操场大小。“年租金加上孩子的日常开销、工作人员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杰随手点了一支烟,“龙和集团知道学校的难处后,提供了这处位于西柏坡爱国教育基地附近,总面积达43亩的场地供学校无偿使用。现在,基本上稳定了。”

河北电视台主持人马力和河北电视台《大地欢歌》歌手大赛全省总冠军李鹏宇,也是学校最初的创始人。

“以前经常参加助学活动,每年送去的助学金并不能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只能用于维持家庭日常生活或者看病。”谈起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马力坐直了身子,“三人一商量,综合个人的专长,就创办公益艺术学校,专门接收孤困孩子,培养艺术人才。”

2014年7月,石家庄友好使者中专学校正式成立,此后的两个月里,他们通过各地的爱心组织,一家一家走访核实,陆续招收了38名学生,9月份正式开学。

过了两个月,因种种变故,企业承诺的爱心款没有到位,学校资金链断裂,连维持正常的教学、生活都成了难题。高杰回忆起建校初期的困境,目光坚定,“为了孩子,说什么也要坚持下去。”

接下来的几年,除却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学校日常开支由三人承担。“也许能坚持两个月,也许更长时间,最坏的结果就是倒闭,我们在尽量延长这个结果。”高杰如是说。在学校创立之初,三人就拒绝向相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

除个人垫资维持,三人还花费了大量精力陪伴孩子。

“我和高杰都有家室,每天都得回家,但这里的孩子需要人照顾,只有鹏宇一直待在学校。”马力笑了笑,指着李鹏宇说,“他当时只有要到市里开会,才能回家换身衣服。”

友好使者公益艺校招收的第一批孩子,因为家庭穷困潦倒,生活技能缺乏、性格内向,让李鹏宇很揪心。“我亲自带他们去大澡堂,教他们洗脸洗澡,教他们与人相处,基本上24小时看着。”

参加完演出的孩子们

以艺养善 循环公益

就在学校再次“弹尽粮绝”的时候,三人遇到了如今的伙伴——唐山市合进商贸董事长吕振昆。

对于公益,吕振昆有着一种执著的热爱。

“孩子是未来。”他说。

在吕振昆看来,做公益艺校的初衷就是在自己仅有的能力下最大的发挥公益的效益。在得知三人的困境后,立马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目前累计捐款超过三百万元。

如今,友好使者公益艺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已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有的到爱心企业工作,有的活跃在文化艺术舞台,表现突出的孩子,月工资已达到7000元。

“学校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生活技能,让他们自力更生。”吕振昆略显严肃地对记者说,“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就等于帮扶脱贫一个家庭。”

作为商人的吕振昆还给这所“没有盈利模式”的学校算了一笔账:每个孩子一年的费用就是2万,将来学校要接收100个孩子,一年就是200万,“如果只靠我们支持的话,对于企业对于学校,都是不小的负担。”

如何才能把学校长期办下去,惠及更多孤困孩子?

以艺养益,是中专艺校实施的创新公益举措。“让学成的孩子参与一些商业演出,演出薪酬可以解决一部分学校的日常开支。”吕振昆说,做公益除了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外,还应充分调动公益事业主体的积极性,“自己创造价值,形成慈善事业的创收闭环”。

高杰递给记者一张学校规划图,“再有三年,我们把校区建设好,一切就可以循环起来。”规划图上显示,扩建后的新校分三个区域:教学区,包括教学楼,练功房,排练厅、宿舍,食堂和教师、专家,名家办公的教研楼;演出展示区,包括能够举行学生实习演出,公益演出和文艺团体示范演出的大小剧场五个,能够举办非遗项目传承制作,展示展演的大厅十个;红色基因传承体验区,包括革命历史展示馆、老兵博物馆、部队记忆体验营等等。

除了校区的建设,科任老师也是学校一大困难。

周一至周五为艺术专业课,由学校花钱请来兼职的专业老师授课。周末开设文化课,由附近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担任。然而,志愿者毕竟不是专职教师,志愿者不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时间的不确定性决定志愿者在教学上缺乏连贯性。

“下一步,我们要招生要招聘老师,让一切稳定下来。未来学校还将推行‘每月一星’,每月邀请一位知名演员来校区授课。”高杰兴奋的说。

(记者 罗芳菲  实习生 钱忱鸽)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