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竞争中性原则,如何体现怎么落实?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03-26 14:37:24

麻辣财经

“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竞争中性原则”。

作为一个学术性较强的经济概念,“竞争中性”率先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澳大利亚。

“那时,澳大利亚的公有制企业在电信、能源等关键领域中占据多数,民众支付的费用过多,也没有太多选择,民间投资则被压制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澳大利亚于1995年采取了更统一的国家层面竞争政策,确立了竞争中性框架,推动国企和私企公平竞争。”来自澳大利亚的经合组织官员格雷格·梅德科拉夫特说,竞争中性使企业更加市场化,也显著提高了国企的绩效、透明度和服务质量。

2012年,经合组织在一份专门报告中提出了“竞争中性”的八大要素,即选择最佳的组织形式、商业回报率、核算公共服务义务、改善债务中性、公共采购公开透明、税收中立、监管中立、债务及补贴中立。

竞争中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按照这一原则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市场体制?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经济学家和企业代表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落实竞争中性原则,要消除所有制歧视

尽管“竞争中性”尚属我国经济领域“新鲜词汇”,但相关改革一直在推行。“竞争中性”蕴含的原则,是我们一直奉行的:比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去年10月,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改革后的国企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是一样的,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与“竞争中性”原则是一致的。

“其实,推行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就是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竞争中性原则。”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说,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生力量和创新主体。但我们仍然看到,民营企业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长期无法打破。

落实竞争中性原则,要消除所有制歧视,打破歧视民营企业的法治障碍。同时,还要努力营造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营商环境,在实现国企与民企“同门槛、同规则、同待遇”上下功夫。

“混改的真正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只是把国有企业的少数股权,在社会上出售给民营资本,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个层次的改革,我认为是不到位的。” TCL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东生说,现在很多国有上市公司,在法律意义来讲是混合所有制,但这些企业实际上整个管理模式依然是国有企业这一套体制。所以,混改一定要真正达到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的目标,管理者要向社会招聘,要按这个行业有竞争力的标准来进行。

给民营经济留出足够空间,建立更长远的预期

“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超过12万亿,占全国的接近40%。”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李兆前说,在“一带一路”整个过程中,民营企业投资超过6000亿美元。中国民营企业得益于全球化,为全球化做出了贡献,下一步还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的民营企业分布在民生各个行业,解决了近3亿人就业,占中国城镇就业人口的80%以上。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没有中国今天稳定的就业形势,也就没有今天中国持续扩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今后,民营企业也将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市场经济成熟之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两权分离”,即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混合所有制愈发普遍,所有制结构愈发复杂,很难找到纯粹的国企或民企。所以,要打破对民营企业“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

“人们经常认为还是跟国有企业打交道保险,出了问题有人兜着,民企则不同。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在大政方针上明确支持民企发展,在金融体系中发展更多能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机构。”刘士锦认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认为,民营经济不单是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初级阶段的现象,更不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时才需特别关照的对象,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会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久共同存在下去。他认为,整个社会都应该从观念、法律、政策、方针、习俗等方面,给民营经济留出足够空间,使其建立更长远的预期。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刘志强 李心萍)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